纸上谈兵出处哪里 纸上谈兵出处

大家好,关于纸上谈兵出处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纸上谈兵出处哪里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纸上谈兵 出处纸上谈兵 [zhǐ shàng tán bīng]
基本释义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
贬义
出 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
典 故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 。那时赵奢已经去世 。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
2纸上谈兵是何意?出自于哪?【释义】在纸面上谈论用兵 。后比喻不切实际的空谈 。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赵括是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由于他从小熟读兵书,所以对用兵之道,会引经据典,说得有条有理,这样,使别人误会他是一个合格的将才 。但是,他的父亲却始终不承认儿子精通兵法、善于用兵 。他甚至说:
“我的儿子将来要是不做赵国的将军,那倒是赵国的福气;万一不幸让他当上赵国的将军,那他一定是个败军之将 。因为他从没上过战场,只会‘纸上谈兵’,一旦真的领兵打仗,绝对会出问题!”
知子莫若父 。赵奢对儿子的看法十分正确 。秦昭王四十六年,秦王派大将王龁攻打赵国的上党,赵国大将廉颇奉赵王之命率兵二十万救援上党 。他采取固守政策,坚守长平,和秦军相持了四个多月,秦军没能攻下长平 。
于是,秦王采用宰相范睢的离间计,到赵国去传布谣言说:“秦兵所惧怕的,只有赵括一个人 。廉颇是个无能之辈,再过些日子,他就要投降了 。”
赵王听信了谣言,便派赵括去代替廉颇领兵 。赵王召来赵括,问他说:
“你能击败秦军,为国争光吗?”
赵括大言不惭他说:“要是碰上秦国名将白起,那我还得考虑一下对付的办法,现在是王龁领兵,我一定把他打得落花流水 。”
于是,赵括在接掌廉颇兵权以后,立即改变固守的策略,不久就被秦兵围困 。这时,秦王悄悄改派白起为主将,而以王龁为副将 。结果,白起大败赵括,赵军四十万人马被俘后全被活埋,而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也在突围时中箭身亡 。
赵国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国家的有生力量,国家的元气大伤,从此以后,赵国好长时间才恢复到战前国力 。

纸上谈兵出处哪里  纸上谈兵出处

文章插图
3纸上谈兵出自哪个朝代出自战国时期 。
纸上谈兵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人们都十分讨厌那些只会纸上谈兵,而不纸上谈兵 战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 。”
扩展资料: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 。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 。
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 。”后来有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 。
赵国命大将廉颇,也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 。廉颇知道秦军人马众多,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久战 。他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自退 。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相峙许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无计可施,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