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约最多的地方「鄢陵晚上玩的地方」( 二 )


碑文隶书,共14行,满行27字 。文中记述了尹宙一家世系及历仕官职,其后附有赞颂铭词 。尹宙字周南,为周宣王时尹吉甫的后人 。父为守长社令 。尹宙少时治公羊春秋传,曾任守昆阳令,后州辟从事,熹平二年(173)卒,年62岁 。碑文字体方劲古拙,结体疏阔清朗,笔姿秀逸雄浑,是汉隶的代表作之一 。有一字不损的明拓本传世 。
鄢陵腊梅
腊梅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蜡梅文化 。
鄢陵腊梅
唐代诗人李商隐称蜡梅为寒梅,有“知访寒梅过野塘”句 。《姚氏残语》又称蜡梅为寒客 。蜡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特别是虎蹄梅,农历十月即放花,故人称早梅 。蜡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花开之时枝干枯瘦,故又名干枝梅 。蜡梅花开之日多是瑞雪飞扬,欲赏蜡梅,待雪后,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 。又因蜡梅花入冬初放,冬尽而结实 伴着冬天,故又名冬梅 。
蜡梅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各地均有栽培,秦岭地区及湖北有野生 。栽培品种较多,据赵天榜《中国蜡梅》一书所载:蜡梅有4个品种群,12个品种型 165个品种 。它们中间有纯黄色、金黄色、淡黄色、墨黄色、紫黄色,也有银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黄白色,花蕊有红、紫、洁白筹 。其中更佳者为河南鄢陵县所产的鄢陵蜡梅,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誉 。代表品种有‘素心蜡梅’:《鄢陵文献志》称‘鄢陵素心蜡梅’,其心洁白,浓香馥郁 。因其花开时不全张开且张口向下,似“金钟吊挂”,故又名金钟梅 。
兴国寺塔
兴国寺塔,位于鄢陵县城南5公里马栏镇,以寺而故名 。塔坐北向南,西临洼地,东临新建兴国寺南墙,南临大路,北为民房,此塔建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在北伐战争时期,塔的第六层被奉至军阀部队用迫击炮击毁一部分,至1937年寺废塔存 。1963年河南省文物局拨款进行了局部修复 。1989年省文物局又拨款对塔基进行了加固加宽扩大为3米 。1986年河南省人民 *** 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兴国寺塔为砖石结构六角九层楼阁式建筑,高27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周长20米,高1米,厚宽1米,经加固后宽为3米 。塔身每层均装饰斗拱、椽檐、绶花,塔檐外伸为1米,有门龛6个 。铁质塔刹,塔内中空,原有木棚板,久已无存一层塔身南、北面辟半圆形拱券门 。一层南门内筑有塔心室,北门内筑有台阶,由此门登台阶可上至第二层南门(龛)出,绕塔檐半周至第二层北门(龛),登台阶可上至第三层 。可从第三层塔内用双足登塔壁攀至第七层 。塔身外部结构严谨,笔直崇秀,为典型的北宋建筑 。该塔对研究宋代古建筑和佛教活动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3鄢陵县的风景名胜鄢陵县境内有许由隐耕处、许由墓、尹宙碑、醉翁亭碑、乾明寺隋、兴国寺塔、甘罗古柏、曹操议事台、曹彰墓等 。
许由墓
许由墓在中原腹地的许昌市鄢陵县,至今尚存四千五百余年前的上古贤人许由墓冢一座 。据史学家考证,许由系上古高士,是海内外许氏之先祖 。后人敬称其墓冢为许由墓 。海内外许氏华人纷纷到箕山寻根问祖,成立许氏联谊会,并决定联合世界各地许氏后裔于每年9月4日祭祖 。许由墓的确切位置在登封市区东南15公里处的箕山之巅东北端,呈圆形,直径约20、高约6米,用杂石沙土堆垒而成 。
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西北隅 。乾明寺旧址,始建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北宋重建,明代重修 。从塔的结构和形制看,为北宋中晚期建筑 。六角十三级楼阁式砖塔,高约38米 。下为青砖塔基,塔每层檐下均砌砖斗拱,并辟有券门,假窗和佛龛,塔内有台阶可供攀登 。第二层塔身嵌塔铭,第三层塔身一周嵌琉璃佛像雕砖8块 。塔顶为铜质宝珠塔刹 。塔前有明隆庆元年(1567年)碑刻1通 。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尹宙碑
尹宙碑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故豫州从事尹君之铭” 。刊于东汉熹平六年(177),碑额篆书,已断裂,仅存“从”“铭”2字,碑高2米,宽0.93米 。元代皇庆元年(1312),鄢陵县达鲁花赤修孔庙时在洧川发现,移置孔庙内,不久又没入土中 。明万历(一说嘉靖)年间洧水泛涨岸崩而石复出,重置于孔庙 。碑文隶书,共14行,满行27字 。文中记述了尹宙一家世系及历仕官职,其后附有赞颂铭词 。碑文字体方劲古拙,结体疏阔清朗,笔姿秀逸雄浑,是汉隶的代表作之一 。有一字不损的明拓本传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