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致英国的唁电中这3封最有内涵的一句是 各国致英国的唁电中这3封最有内涵( 五 )


C.朋友交往之乐和兄弟群居之乐一样重要 。
D.“听雨”的奥妙唯有漏断人寂时能够领略 。
23.从语言特色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 。(3分)
24.文末所写“早退”之志与陶渊明的“归去”之意是否相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5分)
三、写作(70分)
25.有人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要先思危,再思退,后思变 。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
参考答案
1.(1)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2)故有之以为利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5分)
2.(1)B (2)D(5分)
3.(作家)不受某一地域限制而是受流动性地域影响的写作方式 。(2分)
4.B(2分)
5.C(3分)
6.不矛盾 。材料一中作者认为地域文化影响作家的创作,并为作家打开更广阔的空间,并特别指出“文学的地域性也包括作家所处地域的政治、历史、宗教等多种因素”,还明确了作者对地域性的主动营造 。材料二认为地域并非作家的根,作家真正的根是他所运用的语言和受自己民族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 。两者都明确了地域对于作家写作的影响,材料一重在地域的多重因素,材料二重在思维和语言层面 。角度不同,并不矛盾 。(4分)
7.第⑤段中提到了“地盘”是指作家在文学作品中营造的地域,题目中的“投影”则是指将现实生活投射、反映到文学作品中 。《秦腔》作者贾平凹营造了八百里秦川西府这个地域,这是他长期生活过的家乡 。他把秦腔、黄土、“西凤”白酒、牛肉泡馍、戏班等投影到这个地域中,用以体现八百里秦川的地域特征和敦厚的民风,因此以此为背景所讲述的故事、建构的想象,塑造的秦川上淳朴的农民和他们的喜怒哀乐和矛盾冲突 。这些都是作者“过去”的生活经验,也源自于当地的“过去” 。(5分)
8.画线句运用反复,“特别特别”强调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既与开头相呼应,又暗示了后文很少有人给祖父送花圈的结局,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氛围 。(3分)
9.将父亲比作祖父的一块肿瘤,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在祖父的生命中有着毁灭性的打击作用 。父亲未得到足够的关爱,高考落榜,成为祖父巨大的遗憾;父亲胆大妄为,以祖父的名义让教育局长安排工作,让祖父失望暴怒而无可奈何 。父亲又因祖父得罪教育局长而与祖父产生巨大矛盾,二人貌合神离 。作者用这一比喻形象地刻画了祖父与父亲二人之间的关系,贴切而又带有悲剧色彩 。(4分)
10.“虚拟”表面上是指“我”虚拟祖父所教育出来的“高材生”为祖父的葬礼送花圈的事;“虚拟”反映出学生对祖父的冷漠,与祖父对学生的关注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者“虚拟”送花圈,是作者对祖父的功绩的肯定,也是作者对祖父愿望无法达成的悲哀和无奈 。(4分)
11.小说中的“祖父”一心为学生,把全部时间给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自己成就感到“得意” 。但是他过分看重自己的荣誉,忽略了自己的儿子,导致了儿子高考的失利和与自己的对立;他怒斥儿子写信给教育局长谋取工作职位的行为,体现出他正直刚烈的一面 。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德育,导致学生成才的很多,懂得感恩的却很少 。既有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公正严明的一面,也有教育的遗憾和不足之处,具有真实感和时代特征 。(4分)
12.C(1分)
13.B(3分)
14.甲词将“秋声”作为全词的主要写作对象,选取了“豆雨声”“风声”“更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等多种秋声,渲染凄凉况味,传达词人由秋夜怀人、感伤战乱、悯惜农家辛苦等情感引发的愁绪之重 。乙诗中“秋声”则指西风吹叶之声,作为秋景之一,是诗人刻意寻找,用以寄托内心愁绪的一种载体,凸显其愁绪之深 。(4分)
15.(1)全,都 (2)到,往 (2分)
16.(1)C (2)D (2分)
17.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3分)
18.兄弟之间十分友好和睦,当代没有人能比得上 。谢弘微不说别人的短处,而兄长谢曜喜欢褒贬评论人物,每次听到兄长这种言论,他经常用别的话来打乱他 。(6分)
19.侧面描写 。通过沈约对王惠、王球二人的高度评价,赞其“简” “淡”,引出他对谢弘微“简而不失,淡而不流”的更高评价,衬托出谢弘微品行端正,有名臣之风 。(3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