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是哪首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一、简介诗人,再讲几个有关他的传闻 。袁枚(1716~179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他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
一、简介诗人,再讲几个有关他的传闻 。
袁枚(1716~179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他当过知县这类的官,但没多少年就告退了 。
1.“万民衣”中蕴真情 。
袁枚虽然出自书香门第,可到了他祖父这一代,已经衰落 。袁枚天资聪颖,自家书不多,就到别人家借书来读 。他12岁考上秀才,21岁就被一位巡抚推荐给乾隆 。之后他中了进士,入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虽没有官衔,但可在皇帝身边做皇帝交付的事情,相当于现在选拔出来储备的年轻干部) 。两三年后,袁枚曾被派到好几个地方作知县 。
据说有一次,一只商船在江上同一艘战船相撞,一个士兵不幸落水身亡 。于是,官司打到了官府 。战船方不依不饶,非要把商船主人打死不可 。袁枚觉得两船相撞纯粹是个意外,不能因此使商船遭殃 。于是,等到商船主人上船之际,他立刻使个眼色,暗示商船主人赶快乘风逃走 。商船逃远后,袁枚说服了官船,又劝慰死者家属并给了使之满意的抚恤金,了断了这场官司 。袁枚为官时,某地百姓还送了他一件“万民衣”,上面绣有全城百姓的姓名 。袁枚为官十年左右,但他最终厌弃了官场 。当皇上要给他升官之际,他却以奉养母亲为借口,决然辞官告退 。
2.购得随园,乐在随园 。
袁枚辞官后到哪里去了?原来他早就看上了位于金陵小仓山(今属南京市)的一处园地,也就是《红楼梦》写到的“大观园” 。袁枚购置后,就起名为“随园” 。不少读者知道,当看到《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与《随园随笔》时,就会想到袁枚 。有意思的是,随园建成后,袁枚居然把原来园子的围墙全部拆掉,还写了一副对联:“放鹤去寻山里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这样,原来的私宅,一下子就变成了“公园” 。
也许有人问:袁枚哪来这么多钱呀?袁枚靠的是他的人格与本事!他在随园办私塾(男女弟子皆收),开饭店,出租土地,而且经常有人请他写墓志铭、写对联、写传记,何况还有数不清的朋友与慕名者,争着拜会他……每年下来,他的收入,与当官时所得俸禄相比,真不知多了多少!所以,袁枚辞官后,日子过得非常潇洒:可以在园里与弟子、朋友一起吟诗作画,也可以随时漫游著名山川 。
3.写书说与真情论 。
中学语文课本选有袁枚写的《黄生借书说》,他明确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启发学子要珍惜时间,亲手抄录,熟烂于心 。
在诗文创作上他强调表达真情实感 。他说:“诗写性情 。”又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还说:“作诗,不可以无我 。”这里恭录他写的一首题为《遣兴》(其一)的诗,先体会一下他对写诗的要求 。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
“阿婆还似初笄女”,比喻自己老年写诗也还像少年时一样用心;“头未梳成不许看”,比喻诗未修改到自己满意时,是决不公开的 。
二、部分词语注释:
1.振:振荡;指牧童的歌声嘹亮 。
2.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樾,指树阴 。
3.欲:想要 。
三、赏析这首诗 。
这首诗的题目是《所见》,说明诗人在写他旅途中看到的情景 。诗的内容极其简单,写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边走边唱,当他突然听到蝉鸣,就停住了歌声,准备去捕蝉 。这首诗问世以来,就脍炙人口,一直流传至今,而且被有的学者视其为袁枚的代表作 。
袁枚说过写诗“不可以无我”的话,于是,笔者也想从这首诗里寻找“我”的踪迹 。
先讲前两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诗中的人物是牧童,牧童在干什么?一是骑牛,二是唱歌 。而所骑之牛又是黄色的,所唱之歌却可以使“林樾”与之共鸣 。如果有人因此想到“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与“诗中有画”这样的词语,笔者是会有同感的 。比如“有色”,除了黄色,还有林樾的绿色;“有声”,除了牧童的“歌声”,还有“林樾”的回声 。当然,读者还可以联想到自己听过或自己会唱的山歌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