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初二话题作文700字( 三 )


都说这是一本极具讽刺意义的小说 , 但如今再一次重温 , 对这300页纸张描写的人生百态 , 却是莫名萧索、惶恐 。是谁造就这一切!

无论你是文士豪杰、酸儒奸佞 , 还是风流才子、绝代佳人 , 无论是王冕归最终隐山林、范进最终考中举人、还有守财奴的严监生 , 在书结尾都逃不过黄土盖顶、往事散尽的结局 。这样相同的终局 , 让我们不禁怀疑平生所坚持的信念 , 认定的真理 , 遵循的规矩又有何意义哪?我们的一生如何行事又有何区别哪?
在怀疑中 , 书中的人生岁月如江河将我淹没 , 浮游在时光长河 , 书中一幕幕的过往在眼前浮现 。来到时间长河的终点 , 回望过去种种 , 对这变换的岁月又有了新的理解 。这样的生活真的没有区别吗?但是如若没有迟先生对贤人吴泰伯的感念 , 如何会有泰伯祠?又如何会有同代才俊对贤人的传承?盖宽又去哪里想起迟先生、虞博士一代文人的风骨!想来区别还是有的 。
将自己置于时间长河来思索自己所作所为 , 会发现人的一生不可能独立存在 , 我们所作所为都将产生影响 , 而这些影响便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为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深思熟虑 , 预见它的每一种可能 , 不再去思索虚无缥缈的意义感 , 然后好好选择 , 毕竟选择无好坏 , 结果却有天差地别 。
“都说时尚是一种轮回 , 其实文学也是一种轮回 , 我们现在感叹依赖于微博、朋友圈里精美的感言 , 如今想来也不过是前人玩剩下的而已 。不如我们就拿前人的选择和最后结果当做我们行事参照 , 尽力做好自己当下的每一个决定 。”
儒林外史读后感初二作文700字5
在寒假 , 我看完了古典名著《儒林外史》 , 自己感慨万分 , 原来科举制为清朝培养了那么多的庸才 。
《儒林外史》主要讲述了清朝许多因科举制引发的故事 , 其中令我影响十分深刻的就是严监生 , 那个知名的吝啬鬼 。
科举制度造就了一批社会蛀虫 , 同时也毒害着整个社会 。温州府的乐清县有一农家子弟叫匡超人 , 他本来朴实敦厚 。为了赡养父母 , 他外出做小买卖 , 流落杭州 。后来遇上了选印八股文的马二先生 。马二先生赠给他十两银子 , 劝他读书上进 。匡超人回家后 , 一面做小买卖 , 一面用功读八股文 , 很快他就得到了李知县的赏识 , 被提拔考上了秀才 。为追求更高的功名利禄 , 他更加刻苦学写八股文 。不料知县出了事 , 为避免被牵累 , 他逃到杭州 。在这里 , 他结识了冒充名士的头巾店老板景兰江跟衙门里当吏员的潘三爷 , 学会了代人应考、包揽讼词的“本领” 。又因马二先生的关系 , 他成了八股文的“选家” , 并吹嘘印出了95本八股文选本 , 人人争着购买 , 五省读书的人 , 家家都在书案上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
不久 , 那个曾提拔过他的李知县被平了反 , 升为京官 , 匡超人也就跟着去了京城 , 为了巴结权贵 , 他抛妻弃子去做了恩师的外甥女婿 , 他的妻子在贫困潦倒中死在家乡 。这时 , 帮助过他的潘三爷入了狱 , 匡超人怕影响自己的名声跟前程 , 竟同潘三爷断绝了关系 , 甚至看也不肯去看一下 。对曾经帮助过他的马二先生他不仅不感恩图报 , 还妄加诽_嘲笑 , 完全堕落成了出卖灵魂的衣冠禽兽 。
仕途 , 有多少人在那上面奔波致死 , 却一事无成 , 那些成功的人 , 有多少是为了钱 , 想着“三年清知府 , 十万雪花银”?又有多少人是威震清廉 , 恐怕是少之又少吧 。而且想匡超人这种人 , 更是令人难以启齿 , 看来读书之前 , 要先学会做人 , 不然有再多的学问又有何用?
所以 , 在以后 , 我们在增长学识的同时 , 也不可蒙蔽自己的内心 , 要做一个善良 , 正直知恩图报的人 。


【儒林外史读后感初二话题作文700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