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意思 纯粹的意思和造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阅读古籍,即便是古人,也会遇到不少困难 。清代学者戴震,小时候家里穷,请不起老师,自己找了本古书看,茫茫然不知所云 。戴震上下求索了一番,终于想明白了:古代经典著作讲的都是最高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纯粹的意思 纯粹的意思和造句】阅读古籍,即便是古人,也会遇到不少困难 。
清代学者戴震,小时候家里穷,请不起老师,自己找了本古书看,茫茫然不知所云 。戴震上下求索了一番,终于想明白了:古代经典著作讲的都是最高道理,道理是用词语讲述的,词语是由具体的文字组成的 。所以,求学之路应是先学文字,再弄明白词汇,再研究道理 。而要想把中国的文字学全学透,非得把东汉学者许慎写的《说文解字》啃上3年不可 。
戴震确实天资聪颖,他悟出来的道理,后来得到了验证 。
训诂学泰斗陆宗达在北京大学求学的时候,老师是国学大师黄侃 。说是老师,见面后,黄侃别的没说,只给他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说道:“点上标点,点完见我 。”
陆宗达依言而行 。大半年后,陆宗达才交上作业 。黄侃翻了翻那本已经让陆宗达读得卷了边的书说:“再买一本,重新点上 。”
3个月后,陆宗达去见黄侃,送上第二本已经被他圈点得不成样子的《说文解字》 。黄侃看了看,点头说道:“再买一本,做好标点 。”
1个月后,陆宗达再次将作业交给黄侃后说:“老师,是不是还要再标点一本?”
黄侃说:“已经标点了3次,《说文解字》你已烂熟于心,这文字之学你已得了大半,不用再点了 。以后做学问也用不着总翻这书了 。”
许多年后,陆宗达回忆自己的学习历程时说,正因当年翻烂了3本《说文解字》,之后做起学问来,轻松得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
前辈学者如此看重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按照部首编排的字典,许慎认真地解释了9353个字的意思 。这本书脱稿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到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在病中的许慎才让儿子进献给国家 。从脱稿到写定,许慎足足用了20多年 。
为啥投入这么大精力写这本书?许慎自己说了,当时人看古书,遇上不明白的字,往往望文生义,或者勉强解释以求让字词之义符合自己的想法 。比如把“长”字解释为马头人,“斗”字解释为人拿着十字,“虫”是屈中的意思,纯粹是胡说八道 。为了纠正时弊,许慎决心好好解释一下文字之义 。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运用当时盛行的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的六书理论,系统解释字形、字义,并且在分析形声、假借以及注明音读时涉及字音,从而在文字、音韵、训诂三方面对汉字进行了深入解读 。
有多深入呢?许慎分析文字形体结构的依据主要是小篆 。小篆是古文字最后一个阶段的形体,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抓住这个关键,便于弄清汉字发展演变的源流 。因此,《说文解字》的解释往往保存了汉字的古老含义,很有意思 。
比如“潘”这个字,什么意思?今天我们想得最多的就是姓氏了 。许慎的解释是:“潘,淅米汁也 。一曰潘水,在河南荥阳 。”淅米汁就是淘米水,古人用来洗脸 。《礼记》讲敬老的礼节,说孝子若看到父母脸脏了,就要把淘米水加热为他们洗脸 。
淘米水的洗涤之用,真是贯穿今古 。笔者上小学时,在教室和同学打闹,不小心碰翻了一瓶墨汁,把一位同学的书包给染了 。怎么办?我把书包拿回家,用水洗,怎么洗也洗不干净 。最后,母亲烧了一锅米粥,这才把墨渍洗得非常淡 。书包上的墨都能洗掉,何况脸上的污垢呢?
流传后世的除了淘米水,还有《说文解字》首创的按部首分类、编排汉字的方法 。全书设立540个部首,虽然有失之主观、疏略的地方,但影响极为深远,直到今天仍为字典编纂、检字的重要方法 。
当然,解释那么多字,许慎也有“偷懒”的时候 。遇上同类的事物,他往往就“合并同类项”了 。
比如这几个字 。兰,香草也 。熏,香草也 。芳,香草也 。葌,香草也 。蔎,香草也 。还有这几个字 。棲,痛也 。悲,痛也 。惜,痛也 。愍,痛也 。慇,痛也 。
从执简驭繁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解释方法有利于汉字的快速学习,能够迅速掌握一批文字的意义 。当然,先知道个大概意思,确切含义日后还要再探讨,不然就成了不求甚解了 。
总之,要想真正读懂古书,就绝对离不开《说文解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