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香车雕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二 )


唐代大诗人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意指连接天河的灯光与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像是月亮悬挂在空中,可见人们参与的广泛和狂欢程度 。唐玄宗甚至令人制作过高达150尺、足有30间房大的灯楼 。杨贵妃的二姐所制百枝灯树高80尺,光明夺目,百里皆见 。人们打破了身份的界限,暂时抛却箴规礼教,万人空巷,灯火似海,尽情享受这愉快的一刻 。
李商隐在《观灯乐行》诗中写道:“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天上月光和地上灯火铺满京城,欢庆的车水马龙把大道都挡住了,富贵云集长安,好生热闹,诗人虽身闲,却没有去帝都看元宵节的盛况,只跟乡民们一起在家祭祀紫姑神 。唐代上元夜“蜃楼海市星落雨,火树银花不夜天”的闹花灯盛景可见一斑 。
元宵节的浪漫,就是与你一起看灯看人,看尽满城的美景良辰 。宋代无名氏《鹧鸪天·上元》词云:“日暮迎祥对御回,宫花载路锦成堆 。天津桥畔鞭声过,宣德楼前扇影开 。奏舜乐,进尧杯,传宣车马上天街 。君王喜与民同乐,八面三呼震地来 。”这首词描写的是宋徽宗时首都汴梁逢元宵节车水马龙的盛况,皇帝与民同乐,大官小吏前呼后拥,老百姓蜂拥而至,人人头上都戴着各式各样的花,一路看去,姹紫嫣红,光彩耀目,恍若花海 。
今人谈及宋朝,皆赞宋之繁华 。北宋著名的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也曾情不自禁地赋诗:“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 。”王安石的佳作还有“传觞三鼓罢,纵观万人同”,“但令千载后,追咏太平功” 。据传,我国最早的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就出现在北宋 。此外,一副成就了王安石人生两件大事的灯联趣事还被津津乐道 。据说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见一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着上联,征对招亲 。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一时未能对上来,便默记心中 。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被取为进士 。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那招亲联仍然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出的联回对,结果被招为女婿 。
唐伯虎笔下的元宵节优美感人
元宵节,人人皆吃汤圆 。对于汤圆及其材料,古诗词中也有记载 。宋代周必大在《元宵夜煮浮元子》中写道:“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 。清代符曾写的《上元竹枝词》:“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不但道出元宵是何种馅什么米做的,甚至连谁家的粉好也和盘托出 。
宋徽宗赵佶,在元宵节为了 “与民同乐”,要亲自登上宣德楼观灯“赐酒” 。凡在楼下仰视“圣颜”的仕女,都能获得赐酒一杯 。据说有个妇女趁机偷了一只金杯,被发现押至御前审问 。此妇女情急智生,作《鹧鸪天》一首,在圣前吟诵:“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 。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 。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宋徽宗听后,对此女才智大加赞赏,不但未罚,反而“以金杯赐之” 。
以玩世不恭、又才气横溢而闻名江南的六如居士唐伯虎,也在上元节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一首《元宵》:“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唐伯虎笔下的元宵节,意境优美感人 。紧密结合元宵这一特定环境发出感慨 。灯月交辉,笙歌遍地,连村女也穿红戴绿出游,其情景甚为壮观动人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绘声绘色,元宵景物毕现眼前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脱口而出,最终以感慨结句 。所谓“良辰”“娱人”“笙歌”“开口笑”“消良辰”,便连成一线,组成了一幅元宵喜乐图 。
元宵节留下了历代诗人很多美好的诗句,比如:“火树银花台,星桥铁锁开”,“车驰马骤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朱轮画毂,雕鞍玉勒”,“春满鳌山,夜沉陆海” 。同时,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典故,都绘成彩灯,供人欣赏 。它们与天上的月亮一同斗绚争丽,扮靓了华夏的城市 。在和平慈祥的月光下,人的心宁静而柔软,不论是从事什么样的庆祝活动,都轻轻地触碰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