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八字的知识大全( 二 )


一个六爻,它有什么样的形象,背后一定有什么样的数字 。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 。它们自然地生在一起,融合在一起 。有数必有象,有象必有数 。(有人认为一切从数字开始,先有数字,后有图像 。对于这种观点,由于数据往往隐藏在现象背后,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我就不去争辩和反驳了 。但是,我的观点是,数字是隐藏在图像背后的,并不意味着“数字”一定是先产生的 。
图像是由六芒星呈现给你的图像 。图像背后往往是自然界的一些基本客观规律和原理 。通过看图像,人们可以了解生活中做事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1.最基本的形象就是太极(也叫“虚无”) 。太极中,“两仪”生“有” 。如果你不懂这句话,那你一定要对《老子》第一章有深入的研究 。这个说不通,整个易学之门都进不去 。这两个仪器是“阳”和“阴” 。古人用“一长横轴代表阳”,“二短横轴代表阴” 。这是自然界从“无”到“有”转变的初始阶段,也是能量到物质的初始阶段 。对于阴阳来说,它可以被看作是两种“气”——物质的初级形式,或者被看作是两种基本元素—— 。
2.两仪生“四象”,即太阳、少阴、太阴、少阳 。这个阶段已经是能量向物质转化的高级阶段 。阴阳相融,形成了宇宙万物诞生前的四种基本形态 。
3.这四个图像进一步相互融合,形成八个卦,分别代表自然界中八个最基本的自然现象,即所谓的天则雷霍风水山,每个都有自己的形象 。万物基本成形,能量完全转化为物质,“无”变“有” 。三干象天高,上虚为换,中虚为离,上震为雷,下错为巽风,中脊为水,碗为山,六部坤象为地 。而且古代圣贤(主要以傅为代表)用这八种基本的自然现象分别代表不同的方向空,形成了先天八卦,这是易学的基石,也是初学者必须牢牢掌握并灵活运用的最基本的知识 。
4.八卦两两重,代表宇宙中八种基本自然现象的组合,组成64种更复杂的自然现象,代表宇宙中64种基本的宇宙密码 。比如“山上有火”象征火由山上的草走,但不停留的现象 。从这一现象中,人们可以认为生命就像是地球上的“旅行者”,他们应该与时俱进,做知止 。
如果是用来处理刑事案件的,应该是“不拘留”;“水居河底”象征河水流入河底,在河水无水时干涸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让人联想到河流无水时干涸的“被困”状态 。同时,其“刚盖底就上”的“幸福”也提醒人们,只要“下定决心”,终会脱险,“幸福”,切不可“不计后果,不顾一切”等 。可见六十四卦都是卦 。
在理解“卦象”时,要注意一切要符合“三分相似,七分想象”,丰富的联想力代表着学生超强的理解能力,否则就会陷入对易经只是牵强附会或死记硬背的曲解 。
数是包含在一个卦中的各种“数据”:
1.最基本的数据也是阴阳,“长横代表阳”,其数为1,奇数,“短横代表阴”,其数为2,偶数 。
2.与“象”的推演相同,太极(1)生两仪(1,2),两仪生四象(11,12,22,21),四象生八卦(111,112,122,121,222,221,211,212) 。在刚开始学习《易经》的过程中,这个推演经常和孔子在《易经》中的说法相混淆:“一命二,二命三,三命皆物”,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其实两者都没有错,殊途同归,两者都产生“绯闻” 。其中“二”象生“四”象,进一步推演就是“四”象生“八”卦,从“象”的变化来解释万物的形成过程 。而“一”生“二”,“二”生“三”,从“数”的推演中解释了万物的形成过程 。一个是太极,是阴阳两界,生二,即阴阳,是“二”卦 。这两爻加一爻是“故子曰:“二生三,三生万物”,从数的角度解释了万物生成的过程:“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3.八个卦是用相应的数字来表示的 。“天则雷霍风水山区”的八种自然现象和空的八个方位用八个数字表示:“12345678” 。这些数字之间隐藏着许多复杂的关系,但有非常明确的规律可循 。比如两个卦经过中心点,数之和一定是9,这是最大的单位自然数,也是阳的极值数;1到8依次相连,正好构成一个阴阳太极图 。这些数字背后的规律可以在学习易经六十四卦的过程中重复使用,一定要牢牢把握 。
4.八经各有三卦,成为六十四卦六爻 。“第二天,第三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天,第四只要一个卦的位置发生变化,一个新的卦就诞生了 。六十四卦分别在上、下经,上经30,下经34,似乎不均匀 。但如果粗略划分组成六十四卦的八爻数,上下经脉分别为18,则进一步体现了易经“变而不变,变而不变”的逻辑 。按照《易经》原文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上经从乾坤到李侃基本反映了各种自然现象从天地相交即天地之道的递进演变过程,下经从咸亨到经济衰竭结束基本反映了各种人事伦理从夫妻互动即人伦之道的发展变化过程 。孔子在《易传》中以卦序的形式概括了这一点 。同时,已经给了经济的卦,再改成没有给经济的卦,也恰恰反映了易经周而复始,道循环的道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