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毛钱的地瓜到了他手里,给我一个地瓜( 六 )


第4次,在“人民公社”后的灾荒时期,全家人吃了56天玉米稀饭,看着孩子们饿得可怜样,许三观第4次去医院卖血,带家里人去吃了面条 。这里还有个故事,因为觉得一乐不是自己的种,于是,许三观不肯带一乐去吃面,而是给了他5毛钱让他去买红薯 。一乐几乎由爱生恨,饥饿之余去找亲生爸爸,被拒认后,又去找家里人,在黑暗和饥饿里绝望哭泣 。许三观终于坐不住,后来找到了一乐,父子俩的见面和对话很是感人 。
第5次,一乐和二乐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去插队了 。眼看着插队的人一个个回城了,许三观和许玉兰很着急 。一乐生病了,浑身没劲,回家住了一段时间 。走时,许三观去送他,匆匆地去医院卖了一次血,把钱塞给一乐,希望他的生活得到改善 。
不久,二乐插队所在生产队的队长来城里,在许三观家吃饭 。而当时家里仅剩两元钱,为了好好招待生产队长,使二乐早日回城,许三观第6次卖血 。这次距离上次卖血才1个月,而医院规定两次卖血时间间隔应在3个月以上 。后来,遇见了以前一同卖血的根龙 。根龙提来一只下蛋鸡 “孝敬”李血头,于是,李血头看在下蛋鸡的份上,同意让许三观卖血 。也就是这次卖血后,根龙突发脑溢血死亡 。
一乐被检查出患了肝炎,病情严重,被紧急送往上海救治 。许三观从街坊邻居那借到有限的一点钱,让妻子带一乐先去上海,自己则准备一路卖血筹集资金 。文章描述了许三观沿路4次卖血的情形,其中第3次因为晕倒,反而被医院给他输入了700毫升血液 。许三观醒来后,强烈要求将不属于他的300毫升血还给医院 。
随着改革***,许三观家的生活和很多中国人一样渐渐好转 。有一天,他突然想吃爆炒猪肝和喝黄酒,于是去医院卖血 。他不是因为要卖血去吃猪肝喝黄酒,而是多年卖血形成的惯性使得他为了吃猪肝喝黄酒而去卖血 。新换的血头告诉他他的血没有任何作用不会有人要时,他的精神崩溃了,感到自己的人生走到了尽头,站在大街上失声痛哭 。
顶新
篇三:《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余华,著名作家,其作品在国内乃至国际都获得了不少奖项,赢得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假期里我读了他的《许三观卖血记》一书,感觉受益匪浅 。
该书讲的是一个在中国的大历史事件背景下,一个普通的工人阶级通过卖血勉强维持生计的故事 。故事以主人公许三观结婚前和结婚后,尤其是结婚后的生活为线索,讲述了他悲喜交加的一生 。
年轻时的许三观在看望他的亲戚时知道了一种说法:在农村只有卖血的人身体才好,才能讨到媳妇 。于是他在回城的路上加入了两个正要去医院卖血的农民的队伍,开始了他人生中的之一次卖血 。就这样,他被这种不科学的说法主宰了,开始了他结婚生子以及继续卖血的生活 …… 继而,许三观一家充当了展示公共情感的舞台 。他们哭闹,争吵,甚至在众目睽睽之下调情示爱 。就像许三观的妻子拆了又织成线衣的手套那样,这些人物似乎也被拆了又装好,纹路和针脚丝丝可见 。但是,他们没有什么私人经验可言,而是不得不将内心以及他们的卑鄙、残忍等都展示在人们面前 。许三观有一个脾气反复无常的妻子,并且还因为有三个儿子而感到自豪不已 。然而,三个孩子的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总是给许三观惹是生非 。
在书中,虽然血液买卖是一种该死的贸易,但却拯救了许三观的家庭和他自己的尊严,等许三观已经不是真的需要钱时,许三观却因此获得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
通过阅读本书,我从中大致看出了中国人民走过的历史进程: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再到 *** 时代,人们通过奋斗过上了好日子,讲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以及它的兴衰变化 。但其还有更深层次的用意,细细品味和剖析会发现,这本书还带有极大地粉刺意味 。比如,在我们已经熟悉了的奇特的故事中,一个人卖影子,一个人卖笑 。但别停下沉思:那些人在那儿究竟都卖了些什么?许三观作为一个丝厂的送茧工给我们带来了沉思 。许三观卖得只是他自己的血,是因为他想吃“猪肝”和喝“黄酒”吗?是为了解救一个病重的年轻人吗?是为了保护自己在艰难时期的一点点自由吗?答案不见得是,从这些问题中我们还能看出来,小说主人公许三观在面对生活的绝境时,为继续求生存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以及在过去中国社会体制中的混乱 。在那种体制下,个体被完全泯灭了 。再比如,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身子骨结实的人都去卖血,卖一次血能挣三十五块钱呢,在地里干半年的活也才挣那么多 …… ”这话看似贪婪,但是在现在的社会角度去看,未免会感到很冷淡,这也是一种嘲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