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二 )


我欲因之梦吴越 , 一夜飞度镜湖月 。
湖月照我影 , 送我至剡溪 。
谢公宿处今尚在 , 渌水荡漾清猿啼 。
脚著谢公屐 , 身登青云梯 。
半壁见海日 , 空中闻天鸡 。
千岩万转路不定 , 迷花倚石忽已暝 。
熊咆龙吟殷岩泉 , 栗深林兮惊层巅 。
云青青兮欲雨 , 水澹澹兮生烟 。
列缺霹雳 , 丘峦崩摧 。
洞天石扉 , 訇然中开 。
青冥浩荡不见底 , 日月照耀金银台 。
霓为衣兮风为马 ,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
虎鼓瑟兮鸾回车 , 仙之人兮列如麻 。
(第一部分)
忽魂悸以魄动 , 恍惊起而长嗟 。
惟觉时之枕席 , 失向来之烟霞 。
世间行乐亦如此 , 古来万事东流水 。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
(第二部分)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3 李白带你来爬山 , 可以碰到神仙的那种
此诗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 , 第一部分诗人用极度夸张和恢宏的想象为我们呈现了一段奇幻瑰丽的梦境 。
诗的起笔就说天姥山“势拔五岳掩赤城” , 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 , 以世人熟知的三座仙山和气势非凡的五岳来极尽放大了天姥山的神秘美好和高俊挺拔 。
虽然已经超脱了现实 , 但是李白一副“我喜欢我愿意”的恣意 。此山已经成为一个由过往经历所萃取的完美的意象 。
李白本就信奉道教 , 他也相信自己是有仙气的 。
于是在梦里 , 诗人尽情放飞自我 , 乘风而行 , 简直不要太自在 。
从镜湖到剡溪 , 再到偶像旧居 , 整个画面犹如电影一般 , 一幕幕流水般呈现在我们面前 , 让人身临其境 。诗人也正是通过这种超现实的意境和抒发了自己追求自由的强烈心愿 。
“坐缆车爬山是没有灵魂的” , 飞也一样 。来到山脚下 , 诗人停止了御风而行 , 而是穿上谢灵运发明的“登山神器”开始脚踏实地登山了 。
从夜晚到迎接曙光 , 诗人两次cue了自己的偶像谢灵运 , 同样的飘逸若仙 , 同样的孤独傲世 , 诗人正是借此自己崇拜的偶像将自己睥睨世俗的情怀尽情展现 。
不知何时 , 诗人惊觉暮色降临 。大片高潮即将开场 。
熊在咆哮 , 龙在吟 , 山岩山泉为之战栗 , 森林树木也为之惊惧 。天色也变了 , 大雨将至 。“恐怕是有大事要发生” 。
诗人真是个“氛围帝” 。在此氛围里 , 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不仅人景到仙景的转换 , 也能感受到诗人之前所积压的郁结悲愤在这里引爆 。
果然 , 霎时间 , 电闪雷鸣 , 丘峦崩摧 。仙人洞府的石门轰然打开 。
诗人笔尖的节奏也随之变化 , 四个字短句的连用更显铿锵 , 把读者的情绪拿捏得死死的 。
洞府内日月同辉 , 老虎弹着琴瑟 , 鸾鸟拉着车架 , 云中的神仙穿着彩虹做的衣服 , 以风为马 , 成群列队而出 。一场令人震撼的仙人盛会开始了 。
这里面有极尽铺张的想象 , 我们也能从中读到诗人昔日在皇宫的浮光掠影 。令人心驰神往 。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文章插图
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
诗的第二部分从第18句开始 。讲的是梦醒之后 。
诗人在经历如此心惊魄动后突然惊醒 , 陡然从天上跌落凡间 。颇有“曲终收拨当心画 , 四弦一声如裂帛”的顿停之妙 。
正如在现实生活的“攀龙忽堕天”的遭遇一样 , 好梦不长 。回想整个梦越是缤纷多彩 , 反衬得现实越是荒唐 。
人世间的欢乐竟是如此不堪留存吗?入朝从政辅国是李白一生的梦想 , 等到身入其中却发现理想和现实有着天壤之别 , 他失望、惋惜 , 又无奈何 , 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唤醒自己的灵魂 。
正当整首诗的格调已经在偏向于遁世时 , 忽地飞来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整首诗的格调彻底转变 。振聋发聩 , 回响千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