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原文及翻译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原文及翻译( 三 )


公子要走了,侯生说:“大将在外,君王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为了对国家便利 。公子即使合上了兵符,但晋鄙不把兵权交给公子,又去向魏王请示,事情就危险了 。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同您一道去 。这人是大力士,晋鄙听从(您),当然很好,如果不听,可以(朱亥)击毙他 。”于是公子哭了 。侯生说:“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呢?”公子说:“晋鄙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有威望的老将,去了恐怕不会听从,必定要把他杀死 。因此我难受哭泣,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邀请朱亥 。朱亥笑着说:“我不过是市井中一个宰杀牲畜的人,公子却屡次亲自来慰问我 。所以不报谢您,是因为小的礼节没有什么大用 。现在公子有急事,这是我(为您)出死力的时候了 。”于是就跟公子同行 。公子拜辞侯生 。侯生说:“我应该跟从(您去),(可是)年老不能去了;请让我计算您的行程,到达晋鄙军中的那一天,(我)面向北方自杀,用来报答公子!”
公子就出发了 。到了邺地,假传魏王的命令代替晋鄙 。晋鄙合对上兵符,怀疑这件事,举起手来看一看公子,说:“现在我拥有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是国家的.重任 。现在(您)却只身前来代替我,怎么回事呢?”想要不听从 。朱亥用袖中四十斤重的铁锤,锤死了晋鄙 。
公子就统率了晋鄙的军队,约束兵士,下令军中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子没有兄弟的,回家奉养父母 。”得到经过挑选的精兵八万人 。进兵攻击秦军,秦军撤退了 。于是救了邯郸,保存了赵国 。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界上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袋和弓箭在前面给公子引路 。赵王(向公子)再拜说:“从古以来的贤人,没有谁赶得上公子的啊!”在这个时候,平原君不敢(把)自己与信陵君相比 。
公子与侯生告别,到达晋鄙军中时,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杀了 。
魏王因公子偷了兵符,矫诏杀死了晋鄙而大为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魏王会恼怒他) 。击退秦军救了赵国以后,(他)就让部将率领大军撤回魏国 。公子自己与门客留在赵国 。
诗文赏析

文章以一连串的生动情节,描写信陵君与他的门客的事迹,充分表现了信陵君“下士”与“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的高尚品格 。宴请夷门抱关者侯嬴以及侯嬴为信陵君策划“窃符救赵”是信陵君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所以作者把此事作为中心事件来写,写得极为详尽,也极为精彩 。侯生年老家贫,是一个地位卑下的“夷门监者”,在当时的社会中,这样的人是为世俗所不齿的 。然而,信陵君听说他是个贤者,就“往请,欲厚遗之”,侯生“修身洁行”不肯受 。信陵君就专为他“置酒大会宾客”,并亲自赶车去迎接他,还为他赶车到屠户中拜访朋友朱亥,而侯生见朱亥后,却“俾倪,故久立与客语” 。这时,“从骑皆窃骂侯生”,而“公子色终不变” 。到家后,信陵君又引侯生“遍赞宾客”,并且“为寿侯生前”,待侯生为上宾 。这一系列的行动,没有丝毫勉强 。侯生对信陵君多方试探,信陵君表现出来的只是“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色终不变” 。信陵君这种礼贤下士的真诚态度,深深感动了侯生,侯生终于把信陵君当成了知己,愿为他谋划,并为他献身 。
这篇作品的情节是十分生动而感人的,作者对材料的处理颇费匠心,结构很完整,又不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波浪起伏 。如宴请侯生一段,公子为侯生“置酒大会宾客”,当公侯将相已“坐定”后,公子却亲自赶车去迎接地位卑微的“夷门侯生”,情节顿生波折;侯生坐车赴宴途中,又要求“枉车骑过之”去看朱亥,又是一折;在见朱亥后又故意“久立、与其客语”,真有些使人等得心急 。再如“窃符救赵”一段中,邯郸被围,赵王求救于魏,魏王派晋鄙领兵救赵 。然而,秦王又告魏王说:“诸侯有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于是魏王“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使文章再生波折 。公子力劝魏王救赵,“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无奈,决心“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这等于以卵击石,人们不能不为公子担心 。公子“行过夷门,见侯生”,“辞决而行”,侯生出人意料地只说:“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情节发展到这里为之一顿 。公子“行数里,心不快”,以为“我岂有所失哉?”于是“复引车还,问侯生”,文章又一波折,这一波折,引出了侯生为公子策划“窃符救赵”,并推荐朱亥同行 。人们预感到情节发展的前景:为了救赵存魏,屡立战功、受人崇敬的老将军晋鄙不得不被杀,真是惊心动魄,不能不使人为之心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