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故事:颇具数学天赋的中学生

这一年的春节一过,小罗庚就九岁了 。虽然活泼淘气的习性没有什么改变,但是懂事多了 。华老祥的小店并不很兴隆,收入不是很多,家庭生活虽然比种田做工的人家稍好一点儿,但仍然是比较紧巴的 。平时粗茶淡饭,油星很少,除了逢年过节,难得称上二斤猪肉 。饭桌上经常是两样咸菜,一碗菜 。夏秋两季常吃青菜,到了冬季,就大多是干菜了 。小罗庚的母亲勤劳能干,善于持家 。她在蔬菜最便宜的时候,多买一些,什么茄子,豆角,南瓜,萝卜之类的,或用刀切成块,或用剪刀剪成条,摊在盖帘上放在院子里晾干,收藏起来留作冬天吃 。每当这时,小罗庚就帮助母亲干活儿,洗洗菜,拿个家什,满跑满颠,也十分快活 。孩子们穿的衣服,也是大的穿小了,改一改再给小的穿,小罗庚就经常拣姐姐穿剩下的衣服 。每到春节,才能给小罗庚做一套粗布新外罩,至于姐姐莲青,就办不到每年一套新的了 。
说小罗庚懂事,那就是在吃穿上从来不向父母要这要那 。他似乎知道自己家不是富户,没有多少钱 。粗茶淡饭,小罗庚总是吃得很香 。母亲做什么就吃什么,从来不挑剔饭菜好坏,上桌子就狼吞虎咽,好像什么东西小罗庚吃起来都是那么香甜,那么有滋味 。有时母亲给小罗庚煮上一个鸡蛋,这就算是最大的改善和最好的吃食了 。在当时,能得到一只熟鸡蛋,就是小罗庚的最大愿望了 。新鲜鸡蛋煮熟以后,蛋皮不太好剥,在蛋皮上粘着少许蛋白,小罗庚总是把蛋壳上的蛋白舐干净,不让一点儿可吃的部分浪费掉 。有时是一次只吃半个,剩下半个放在衣服口袋里,留着下次再吃,他舍不得一次就把一只鸡蛋吃光 。小罗庚本来就淘气得很,蹬梯上高,连滚带爬,所以穿衣服非常的费 。今天划个口子,明天磨破一块,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十天半月就变了模样 。华老祥哪里有钱给孩子常换新衣服,只好缝缝补补 。所以,小罗庚总是穿着带补丁的衣服 。小罗庚对穿衣服丝毫也不在意,给什么穿什么,似乎不知道什么叫好看,什么叫不好看,有个穿的就行 。反正能吃饭,能尽情地玩耍,能经常拨弄他的算盘,他就心满意足了 。这恰恰为华老祥夫妇减轻了负担 。
转眼就到了下半年 。华老祥开始考虑让小罗庚上学念书的事了 。华老祥想:自己13岁就在买卖家当学徒,没念几天书,文化底子太浅,做起买卖来也觉得吃力 。有些字不会写,记账不方便,平时顾客谈论个什天下大事,也是孤陋寡闻的 。虽然他精明能干,几十年下来,买卖上磨炼得熟络了,倒是不怎么受憋,但是总觉得心里不充实 。华老祥对儿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儿子出人头地 。所以要供儿子上学念书,并且要尽量多念书,这是他的坚定信念 。问题是上什么样的学堂去念,这倒是费了一些心思 。
【华罗庚的故事:颇具数学天赋的中学生】辛亥革命以后,各地兴起了新学和白话文,纷纷办起了新学堂,叫做学校 。同时,私塾也存在 。私塾和学校学的课程不一样,收的学费也不一样 。私塾仍然是老一套,念的书是四书五经、八股文 。一个老先生教几个学生,仍是哼哼呀呀地背文言文 。启蒙课程则是什么“百家姓”、“三字经“、“名贤集”、“朱子治家格言”等,主要是教认字 。多少也学一些算术和地理自然知识,但这不是主要的 。这种课程叫做“格致”,十分浅显 。由于学生少,请专门的老先生,学费要得多一些 。而新办的学校,由于受西方新思潮的影响,按照西方的规矩办学,还真有些新东西 。什么数学、地理、历史、自然、国文等课程都当作主科 。国文课偶尔学点古文,大多是诗歌、传记等,量少,而且主要是学白话文 。由于是一个教师教几十个学生,收费相对低一些 。华老祥早年也参加过辛亥革命,跟着人家呼呼啦啦跑了一阵子,也剪了辫子 。他想通过革命能改变一下他的经济地位,但不久这个理想就破念了 。革命风暴稍现即逝,只是黄龙旗变成了五色旗,街上的人剪了辫子或把辫子盘在头顶上 。除此之外这个小镇就没有什么变化了,贫穷还是贫穷,愚昧还是愚昧 。华老祥心灰意冷,变得更加守旧,更加认命 。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接受了一些新思想 。然而当时人们对新生事物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难以接受 。许多亲友都主张让小罗庚上私塾,学点正经的东西,这才是正路,新学校乱七八糟的东西学了也没有用 。看来人们的陈旧观念是很难转变的,华老祥见多识广,倒是愿意让小罗庚上新学校 。他为了保险起见,特地到学校以拜客的名义,向学校的老师问清了情况 。他认为还是上新学校学点数学、自然、地理什么的会增长知识,更适用 。因此决定在下半年开学时,就让小罗庚上新学校去念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