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教培行业需要转变旧模式,明确新思路


|“双减”之后,教培行业需要转变旧模式,明确新思路

文章图片


|“双减”之后,教培行业需要转变旧模式,明确新思路

文章图片


|“双减”之后,教培行业需要转变旧模式,明确新思路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 , 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 , 经过独立思考后 , 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
常清君导读:“双减”政策实施之后 , 教培行业依然有出路 , 但应该寻找新的出路;依然有思路 , 但需要确定新的思路;依然有市场 , 但需要开发新兴市场 。
百年大计 , 教育为本常言道:“百年大计 , 教育为本”、“十年树木 , 百年树人” , 我们把孩子们比喻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 , 这些都说明了教育是一个与其他行业有较大区别的、明显带有公益色彩的事业 , 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安康、社会的稳定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 。

但近些年来 , 一些教培机构却在教育培训上走偏了方向、冲昏了头脑、开错了药方 , 形成了畸形发展 。 具体主要表现在把教育培训当成纯粹的商业运作 , 当成热门融资、投资领域;把赚取商业利润当成唯一主任务、主目标 , 与正规学校抢夺学科类等培训市场 , 并对正常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等进行过多负面干预 , 扰乱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 过于强调教育的功利性 , 而忽视教育的公益性 , 营造了社会焦虑氛围 , 从而削弱了孩子们的自主自学能力 , 人为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 不利于孩子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
同时教培行业之间还存在“内卷”严重 , 恶性竞争 , 互挖墙脚 , 只追求短平快 , 而漠视长久稳等等问题 。

好在国家及时出台了“双减”政策 , 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 要求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 。
教培行业的新出路在哪里那在“双减”政策之下的教培行业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常清君以一名大学师范专业毕业 , 曾经当过多年教师 , 并时刻关注教育领域动态 , 同时也身为一位父亲、家长的身份 , 来谈谈我对此的看法和解读 。
现在有观点要么认为 , “双减”政策一出 , 教培行业的出路更少了 , 选择的余地更小了 , 能够介入的领域也更窄了;要么认为即使教培行业将原有学科类培训转为成人职业教育等 , 也将面临生源不匹配 , 家长不买单 , 续报率低 , 完课率低 , 留存差等新问题 。

在常清君看来 ,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确定新的坐标、增添新的思路、开发新的市场、改变原有模式、转换原有角度等方式来重新定位、寻找出路 。
“双减”政策的出台 , 对于教培行业来讲 , 其实不是少了出路 , 堵了出路 , 而是及时改变、纠正了原来错误的出路 , 指明了新的出路 , 所以需要谋划推出新的转型产品 , 比如课后托管、素质教育 , 以及成人职业、教育硬件等方面 。
常清君建议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谋划考虑:
一、从教培对象来看 , 至少可以开发挖掘四大群体1、原有的未成年人群体
【|“双减”之后,教培行业需要转变旧模式,明确新思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 , 在开展校外培训时 , 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须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 , 但国家也同时出台规定 , 在开展校外培训时 , 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 , 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可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 所以 , 对教培行业来讲 , 如何继续参与这些面对未成年人群体的非学科类的培训 , 并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 , 既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 , 又能得到孩子、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 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 是需要认真思考对待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