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当技校开设“学前教育”:一所首都职校的自救之路


金隅|当技校开设“学前教育”:一所首都职校的自救之路
文章图片

北京工商大学 罗潇、韩楚衣、王子璇、李丹丹、佟小涵、郑佳慧、李佳凝、张芯茹/文
北京的职业教育呈现出许多怪相:一边是拥有全国最优质教育资源的职业教育 , 一边是渴望摆脱“技术工人”称号的学生;一边是国家不断推行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 , 一边是在关停边缘挣扎的职业学校 。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 是职业学校学校挑选最优秀的学生 。 可不知从何时起 , 北京的职业学校关的关 , 没关的 , 也成了差生走投无路才会考虑的最后出路 。
究竟是什么给职业学校带来了这种撕裂感?北京的职业技术学校现在都怎么样了?
北京金隅科技学校 , 用它六十六年的发展历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
“七分之一”
翻看2021年金隅科技学校的招生简章 , 会发现一个魔幻的细节:这所职业技术学校最火爆的专业 , 竟然是学前教育 。
开设专业5年 , 今年的报录比就到了惊人的8:1 , 招生办的王老师告诉采访人员 , 由于报考的学生太多 , 为了优中选优 , 他们甚至把学生的外貌形象都纳入了筛选标准中 。
与这个专业的热门相对的 , 是曾经的王牌专业的冷清 。
学校大门不远处 , 就是一个蓝顶白墙的标准数字控制车间 。 推开车间门 , 扑面而来一股浓重的机油味 , 像是直接刺到了喉咙眼 , 呛得人有些难受 。 在这个巨大机械贮藏室的尽头 , 是数控19级1班的同学们在上实操课 。
班里一共只有七个学生 , 从远处只能隐约看到几个蓝色的人影浮动 , 把这个300平米的车间衬托得格外宽敞 , 甚至有些空荡 。
在一个几乎全是男生的环境中 , 角落里和同伴聊天的李想(化名)便显得格外突出 。
【金隅|当技校开设“学前教育”:一所首都职校的自救之路】这是个短头发圆眼睛的女孩 , 班里的另一个女生偷偷告诉采访人员 , 她不上课时也会画一点妆 , 是“谈了朋友”的 。 眼前这个尚未成熟的身体被厚厚的蓝色工作服裹住 , 脸庞还有些稚气未脱 , 娇小的身量衬托地车间实习生活似乎“苛待”她了 。
谈起当初为何会选择学数控 , 李想的表情有些窘迫:“失误 。 ”她的声音细得抓不住 , “当时考试没考好 , 爸妈给我选的 。 ”
她不是班里唯一一个只是因为成绩不好来到这里的 。 相反 , 真正抱着对数控的热情来学习的“好学生”只有一个 。 其余六个都是和李想一样 , 听从父母意愿 , 报个看起来有发展前景的方向凑合学的 。
专业课对他们而言算不上简单 , 也未必学得明白那些繁琐的编程代码 。 只是硬着头皮学 , 盼着明年的3D打印课或许会有趣些 。
“毕业后想去工厂吗?”这个连报志愿都听从家长指挥的羞赧女孩用力地摇了摇头 。 她还是想努力专升本 , 虽然不知道以后能干什么 , 但她可以肯定不是在工厂造零件 。
七个孩子被送进学校培养五年 , 最终只有一个可能成为本专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 这种培养模式真的还有意义吗?
其实老师们早早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 数控专业的老师刘阳只觉得无能为力 。 过去 , 这个专业的佼佼者能在全国大赛中斩获冠军 , 受到市长接见 , 一时风光无两;但如今更多人愿意选择航空服务等看起来更“体面”的专业 , 鲜少有人愿意穿着难看的工作服下车间了 。
学校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 刘阳曾是全国数控技工大赛的第一名 , 毕业后留校 , 教学经验丰富 。 他介绍 , 学校有先进的实操机器、半军事化的学生管理、优质的师资 , 甚至连上课用的机油都是3000多元一桶的环保机油 。 但这些也不可能在时代前行的潮流中力挽狂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