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尊重孩子意愿 , 培养他的独立人格 , 而不应沉溺于让他戴上多少耀眼的光环 。
【何宜德|13岁就读博的“裸跑弟”,也许可以试试慢下来】还记得十年前 , 那个在零下13℃的雪地里裸跑的3岁小男孩吗?据报道 , 如今 , 这位13岁的孩子何宜德又达成了一项新成就:他已收到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 , 或成年龄最小的在读博士生 。 之所以说“又” , 是因为他自3岁以后的人生 , 似乎总是处于一种“加速”状态 。 3岁雪地裸跑、4岁公海自驾帆船、5岁开飞机、6岁出自传、7岁起3次徒步穿越罗布泊、8岁参加南大自考、9岁起三夺机器人锦标赛世界冠军、10岁破中国自考成人纪录 , 11岁南京大学自考专科毕业 , 12岁南大自考本科毕业、13岁修完西班牙武康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12门课程……不少网友表示 , 与他的高效人生相比 , 自己的生命步调简直堪称拖沓而颓废 。
因为成长在过于个性化的“鹰式”教育环境中 , 再加上频频加诸身上的各类光环 , 何宜德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普遍关注和广泛争议 。
其实 , 尽管何宜德的生活看上去“密度很大” , 可他毕竟只是个13岁的孩子 , 此后的人生路还很长 。 对于他的故事 , 我们不妨跳脱出“成功与否”的窄化标准 , 冷静审视下这种特殊教育方式的得失 , 重新思索教育的本质 。
“鹰爸”在采访中坦言 , 缺少集体学习生活体验感的何宜德 , 思想相对单纯 , 回答问题不会拐弯抹角 , 有时还不及妹妹何宜静的“狡猾” , 这也让他看到“人机对话”教学和远程教学的局限和差距 。
人有目标当然是好事 , 取得成绩、打破纪录也值得高兴 , 但这些外在标准终究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人生的前十几年一直在“加速奔跑”的何宜德 , 或许可以试试稍微慢下来 , 去放松 , 去社交 , 去融入更加丰富多彩的真实生活 。 因为只有在张弛有度的生活步调中 , 人才有时间去认识自己的内心 , 在摸索中明晰自己的真正兴趣在哪里 , 自身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来自何处 。 也只有这样 , 才不会在“为完成而完成”的紧张感中陷入虚无 。
父母之爱子 , 必为之计深远 。 何宜德的家长也应当意识到:孩子不是满足自身梦想、贯彻自己意志的工具 , 更不是一个“教育实验品” 。 父母要尊重孩子意愿 , 培养他的独立人格 , 而不应沉溺于让他戴上多少耀眼的光环 。 也许 , 要做到这一点 , 第一步就是学会放手 , 给孩子更多自由选择和呼吸的空间 。
面对未知的留学生活 , 何宜德表示有挑战也有期待 。 笔者认为 , 这不失为他改变固有节奏、学会独立面对生活的机会 , 炒菜、洗衣、交友 , 这些看起来无比寻常 , 但对何宜德的未来而言则重要而珍贵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任冠青
推荐阅读
- 陈经纶|噩耗!陈经纶逝世,享年97岁,曾办起20多家“澄波义学”,学生一律免费就读
- 00后|大批北大学生自降“身份”,到武大中大就读,00后学生真的很辛苦
- 裸跑弟|南京13岁“裸跑弟”读博,10年他经历了什么?
- 北京大学|13岁被北大破格录取的天才少女,学成后不回国,改国籍嫁美国老头
- 大学|美国硕士留学,在美东或美西就读差别,诸位是否清晰?
- 禹城|“裸跑弟”13岁硕士毕业,无缝衔接攻读博士,是否能成为好榜样
- 魏永康|“神童”魏永康:13岁读大学,17岁进中科院,母亲却恨不得他死了
- 考研|就读于“双非院校”,不要沉迷考研和考证,选择尤为重要
- 评论|评论|13岁就读博的“裸跑弟”,也许可以试试慢下来
- 天津|天津和平区拟月底发布外省市高中就读学生转学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