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浙江农林大学200多万现金奖励本科生科研创新

“原本只是跟着老师做科研,没想到后面发表了学术论文,更没想到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成果,也能得到了学校的重奖。我们今后从事科研创新更有信心了。”1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李浩哲,收到了让他惊喜的“新年大红包”:学校颁发的10000元的学术论文类学生素质奖金。
2021年,李浩哲在郭建忠教授、李兵教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国际著名期刊《生物资源技术》上发表了题为《聚氯乙烯与竹材共水热炭化制备对亚甲基蓝具有高吸附性能的水热炭材料》的研究论文。新年刚刚到来,浙江农林大学就按照学生素质奖励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他颁发了相应的素质奖金。这份特殊的“年终奖”,也让完成研究生考试不久的李浩哲,增添了一份新年的喜悦。

本科生|浙江农林大学200多万现金奖励本科生科研创新
文章插图
本科生高水平科研创新成果可获重奖
从大一开始,李浩哲就进入实验室,跟着导师开展聚氯乙烯(PVC)相关的科研项目攻关。聚氯乙烯(PVC)是性质稳定且含氯量高的化合物,应用非常广泛,也是二恶英、氯化氢和微量有机卤素化合物的主要来源。PVC废弃物的处理可能会对环境构成严峻的威胁,水热炭化处理PVC废弃物是一种绿色处理途径之一,但直接水热炭化PVC脱氯不完全。李浩哲的研究表明,水热共炭化PVC和生物质可以提高PVC脱氯效果,并发表了该研究成果。【本科生|浙江农林大学200多万现金奖励本科生科研创新
李浩哲的研究成果,主要利用竹材中的羟基促进聚氯乙烯(PVC)中有机氯完全转化为盐酸,而生成的盐酸反过来可以提高竹材的水热炭化程度,两者协同作用改善水热炭物化性质,提高其对废水中污染物的除去能力。此项研究为制备廉价高效生物质炭吸附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成果属于该校本科生创新奖励的范围,根据有关规定可以获得10000元的素质奖金。
和李浩哲一样,根据浙江农林大学日前公布的《2021年度学生素质奖励情况的通知》,该校2021年度有超过4000人次的学生在各类创新方面取得成果,累计获得总额超过211万元人民币的奖励。这些创新成果包括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发布高层次论文、获得高层次科研项目、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参加各类创新活动并获得成果等。
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素质奖励政策,更侧重于重奖发表高层次论文、获得各类发明专利等原创性的成果。在2021年获得创新奖励的学生中,有100多名本科生在高级别刊物发表了学术论文。按照学校相关奖励规定,这些论文的作者都可以获得500—10000元不等的现金,部分被SCI、EI收录或者发表在一级期刊、核心期刊的论文,经过论文作者申请和专家评审后,还可以用于代替毕业论文。

本科生|浙江农林大学200多万现金奖励本科生科研创新
文章插图
多举措强化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
“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学生重要的能力之一,在校生取得高层次创新成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学校对在校学生获得的高层次研究成果进行奖励,对于其他同学投身科学研究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校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参与到了创新活动中,不少学生毕业前都有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中的经历。未来,我们还将继续鼓励更多学生在校期间能参与科研活动。”对于重奖本科生科研创新成果,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处长郭建忠教授说。
获得高额的素质奖金的李浩哲觉得,学校鼓励学生科研创新的政策,既是对取得科研成果者的肯定,也可以引导更多的学生投身科研创新:“大学期间,我不仅得到了老师指导和支持,现在学校还给予我这么大力度的科研奖励,而且我发表的论文还可以代替毕业论文,不用重新写毕业论文……这一系列举措有助于我更好的开展研究,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兴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