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学校|香港故事丨一所群育学校的爱与希望

新华社香港1月9日电题:一所群育学校的爱与希望
新华社采访人员林宁
一曲《上海滩》的旋律在香港扶幼会则仁中心学校(以下简称则仁学校)的活动室飘荡,一缕阳光照在中四年级学生赖伟聪圆圆的脸庞上。

仁学校|香港故事丨一所群育学校的爱与希望
文章插图

在香港扶幼会则仁中心学校,赖伟聪正在练习吹奏萨克斯(2021年11月26日摄)。新华社采访人员 林宁 摄
这是寻常的一天上学日,赖伟聪和同学正练习吹奏萨克斯。他鼓着腮帮使劲吹,悠扬的旋律从他的手指下飘出。谁能想到他曾经是一个恐惧社交、厌学逃学的“问题少年”?
不给犯错学生“记过”的学校
赖伟聪是则仁学校的“学霸”。在主流学校,“学霸”意味着学习好,考试成绩佳;而在则仁学校,“学霸”除了学习能力强之外,还必须有正常的情绪管理和行为管控能力。
则仁学校是香港八所群育学校之一,创办于1974年。“群育学校”是为各种学习困难的青少年儿童设立的特殊学校,最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辅导训练。则仁学校主要服务于有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及行为问题的学生。这里的学生有的自闭、抑郁,有的读写困难、阅读有障碍等等,被特区政府教育局转介到此。
赖伟聪原本就读于一所“一类”学校,但因为恐惧社交,进而厌学、逃学,被转到则仁学校。
初来乍到时,赖伟聪和他的父母承受着被名校抛弃的失落感。他看到了如电影《逃学威龙》般的课堂:不管老师如何苦口婆心讲课,总有学生自顾自睡觉,或是突然之间在课堂吼叫……
每当发生突发状况时,老师总会先稳住学生情绪,然后在训导主任和社工协助下,把“问题学生”与其他学生隔离开,确保一个人的失控不会影响他人。
老师的专业和耐心,让赖伟聪感到安全。
渐渐地,他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在则仁学校,一名老师教八九个学生,每个学生的需求都能被关照到。”这里还有与学生及家长密切沟通的社工、当发生冲突时充当调停角色的训导主任。
“我们不会给做错事的学生记大过,学生犯的每个错都有其价值。”在则仁学校当了15年训导主任的冼景扬说,老师绝不允许体罚学生。老师要做的是找到犯错的源头,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并且避免下次再犯。
有读写困难、还抽烟喝酒打架的小黄(化名),就是冼景扬教过的学生。连续转了三所学校之后,父母抱着“甩包袱”的心态把他送到则仁学校。
起初,小黄总是不断和同学及老师发生冲突。冼景扬每次都会深究冲突的原因,这让小黄觉得冼老师就事论事,不是针对他个人,慢慢开始转变。
冼景扬发现小黄特别有运动天赋,就常常带他去做义工,让他在助人为乐中找到自信。
受冼景扬的鼓舞,小黄决定靠体育专长考学,戒掉了烟酒。三年之后,他考取了海外一所大学的体育专业,今年读大四了。“这孩子说毕业后要当体育老师,帮助和他有过相似经历的学生。”冼景扬说。
用关爱“点石成金”
则仁学校是一所男校,招收小学三年级到中学六年级的学生。小三到中三年级的学生必须住校,周末才可以返家;中四到中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走读或是住宿。“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住校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情绪管理和规范行为。”冼景扬说。
赖伟聪住校。每天早上7:30起床,8:30到教室上课,下午可以在宿舍自修,或是返回课室参加兴趣活动班,晚上有一个半小时的自习时间,大约21:30熄灯睡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