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哲学“三题”:难题、谜题和问题( 二 )


恩格斯在与马克思长达40年漫长的革命事业和学术生涯的合作中始终表现得十分谦虚 , 他曾说过 , “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 , 就是拉第二小提琴 , 而且我还做得不错 。 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的第一小提琴手 。 ”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上 , 恩格斯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进行了精彩的描述 , “在经济上落后的国家 , 在哲学上依然能弹奏第一小提琴” , 德囯的“第一小提琴手注定拿得起第一小提琴” 。 科技与哲学、经济与文化既可能符合科学哲学的对应性原理 , 也可能符合科学哲学的对应性破缺原理 。
在18、19世纪 , 经济和科技相对落后的德国在哲学和文化领域拉起了世界上的“第一把小提琴” , 而在同一历史时期经济和科技相对先进的英国和法国在哲学和文化领域拉起了“第二把小提琴” , 恩格斯以生动鲜活的历史事实说明 , 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存在对应性破缺的文化现象 。 人生、社会与文化的对应性破缺原理为发挥人与社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哲学依据 , 恩格斯没有受过马克思受到的博士教育 , 他以后续的自学方式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革命家和学者 。 社会主义制度没有首先在十九世纪下半期生产力发达的英法德等国家实现 , 二十世纪上半期 , 俄国和中国在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先后完成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