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不要再生一个?家长的内心戏是什么


家长|要不要再生一个?家长的内心戏是什么
文章图片

视觉中国供图
这个决定很难作 ,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我是否准备好迎接下一个孩子 。
——————————
在全面放开二孩、三孩的今天 , 如果去问一对家长 , 到底要不要再生一个时 , 他们的内心戏是什么?
要不要再生一个 , 这个决定很难作 ,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我是否准备好迎接下一个孩子 。 再深入一点就是 , 我有没有信心和能力去抚育下一个孩子 。 更深入一点就是 , 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 。
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 , 这也是一个问题吗?
观念中的孩子
人是观念的动物 。 当我们在快要或者已经为人父母时 , 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孩子的模样 。 “理想孩子”诞生于自己的身份地位、生活经验、价值观、社会价值的期望 , 等等 。 当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 , 心里可能就有一个模样出来了 , 比如长得如何?男孩还是女孩?孩子能力会如何?以后可以考个什么大学?她/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可以是一种期待和设想 , 也可以是不知从何说起的念头 , 本身无可厚非 。 问题的关键是 , 当孩子出生以后 , 父母会不会用心目中这个理想的孩子去对照现实中的孩子?如果现实中的孩子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又怎么办?
如果父母的心中 , 观念中的孩子占比太重 ,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 , 就不是在和现实中的孩子相处 , 而是在和自己的期望较劲 。 现实的人 , 总是充满了各种缺点和不足 , 而观念中的人 , 则往往是完美的、理想化的 。 现实中的孩子很难达到父母的期望 , 不论怎么努力 , 都难以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 。
而作为“观念中的孩子” , 可能会比较努力和优秀 , 但是内心始终有一个声音 , 那就是自己活在父母的期待中 , 是为了别人而活 , 而不是为了自己而活 , 难以从自己身上发现真正的价值 。 观念中的孩子 , 始终被迫在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 。
与自己比较的孩子
与他人比较是生活之必须 , 我们自我认识的来源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与他人的比较 。 但当一个人不停地与别人进行比较时 , 固然可能会因此充满了奋斗的动力 , 同时也容易进入一个无底深渊 。
主要的坏处包括:第一 , 人际关系紧张 。 任何想要战胜他人的行动都会被他人看在眼里 , 对他人来说 , 这是一种巨大的威胁;第二 , 人的工具化 。 为了战胜他人的所有努力都具有工具意义 , 努力本身的意义被削弱; 第三 , 永远都有比自己厉害的人 , 当战胜了一些人时 , 马上就会产生新的人需要战胜 , 永远都难以获得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 。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说 , 超越自卑主要有两种方法 , 一种方法是比别人优秀 , 一种方法是比曾经的自己优秀 , 而较为健康的方法是与自己比较 。一方面 , 与自己比较 , 更加可控 , 挫败感更少 , 对于现实生活更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 , 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 必须承认自己的缺点和现实困境 , 需要依据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去追求合适的目标 , 接纳自己本身就是变得强大的重要标志 。
如若父母有意识地引导孩子 , 在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时 , 最主要的是要去战胜自己而不是击垮他人 , 孩子就会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自尊 , 更容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就更加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
生命名义中的孩子
与自己比较 , 偶尔还会陷入怀疑自己的局面 , 因为孩子还是会内化一些社会的价值观念 , 即便是与自己比较 , 也可能带着固有的一些价值判断 , 在固有的格局中 , 难以发现新的自己 , 获得真正的自我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