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民国年间,应聘县长要考啥?( 二 )


二 , 章太炎当主考 , 有人答错题交白卷
县长考试 , 是赵恒惕推行地方自治和整顿吏治的一大举措 。 1925年8月 , 他写信给上海的章太炎 , 邀请章赴长沙主持考务 。
1925年9月25日 , 章太炎抵长沙 , 任湖南省县长考试主试官 。 赵恒惕亲自到长沙火车站迎接 , 并在章太炎下榻的学院街省教育司内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 。
1925年9月26日 , 县长考试在湖南省教育司如期举行 。
考场内外戒备森严 , 有卫队双岗站守 。 警察厅长刘武、长沙县长周伯南检查考生有无夹带违禁物品 。 考生齐集在旧学院头门外辕门内 , 先以草册点名一次 , 点到名的考生应声入门 , 经过严格检查 , 每50人站成一排 , 鱼贯进入仪门 。 再由省长照正册点名 , 进入考场 , 按号就座 。
甘融回忆 , 甄录试的考试时间为6个小时 , 期内由监考者分发面包 , 以免考生饥肠辘辘 , 影响答题 。 结果有7份试题未做完 , 还有1人交了白卷 。 据说 , 交白卷者未等看清注释 , 也没有打草稿 , 就匆匆忙忙答题 , 以致弄错了题意 , 后请求更换试卷未准 , 一气之下 , 撕碎试卷 , 扬长而去 。

三 , 考县长考什么?时事民生是核心
据记录 , 甄录试由委员长章太炎出论题和策题各一道 , 论题为《宰相必起于州部论》 , 策题为《问区田防旱 , 自汉至清皆有成效 , 今尚可行否》 。 论题用典生僻 , 应试者大多束手无策 , 后由主试委员商请章太炎 , 改“出”为“起” , 并详加注释 。
初试的考题有4个 , 类似于今天的材料作文 , 所给材料均与时事有关 。 由于考题紧密联系现实问题 , 大多数应考者能洋洋洒洒写上数千字 , 这次无人提前交卷或交白卷 , 至下午6点钟 , 考生全部交卷出场 。
复试采用口试形式 , 于10月3日举行 。 赵恒惕在考场与主试委员一起 , 依次向考生提问 。 考生思考片刻 , 当场逐一回答 。
1925年10月4日 , 湖南《大公报》上登载了县长考试揭晓榜示 , 根据县长考试条例草案 , 应考者各门均在70分以上 , 方可录取 。 原定这次考试取60名 , 后来根据报名情况 , 临时决定取30名 。 吴天牧等30名考生应试合格 , 赵恒惕发给合格证书 。 30岁的甘融名列前三 , 真正让人羡慕 。
这一次湖南的县长考试 , 成为民国年代地方考试选拔人才的先行者 。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 , 浙江、江苏、江西、广西、湖北、四川等省 , 也先后进行了县长考试 。 各地县长考题虽各有不同 , 但都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 , 笔试重在考察应试者对地方自治、县政建设的个人理解 。 口试部分 , 重在考察应试者的实际行政经验 。

至于口试题目 , 并不固定 , 往往由考官据应试者将任职之地区的特点 , 临时发问 。 如1928年河北省县长考试 , 有考官提问:“因土匪甚多 , 交通忽被阻 , 县城无盐 , 人民有淡食之虞 , 将何法以救济之?”
【考试|民国年间,应聘县长要考啥?】再如 , 1946年 , 俞履德在南京参加县长考试 , 其口试题目是:“假使你在一个县里当县长 , 有一天 , 有一个离县城十余里的大村 , 发生特大火警 , 你怎么办?”同年 , 赵堪同参加云南省的县长考试 , 口试时被问:“滇越铁路的枕木为什么要用铁枕木?”1947年 , 赵玉林想考取台湾的县长 , 口试时被问:“你对‘二·二八’事件有何看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