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拼尽全力冲进藤校却毕不了业,这一代留学生怎么了?( 二 )


有趣的是 , Shankar博士在高中时物理学得不算好 , 还因此而遗憾错失进入了印度第一梯队的高校 。 可是读到了硕士 , 他却忽然开窍了 , 因为在那里他才意识到 ,真正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 而非答案本身 。
这让他看到了物理学的思维方式 。
那时 , Shankar博士有不少来自中国的同学 , 他们无一例外都来自国内最知名的那两所大学 。 可那时 , 他却经常看到他们的另一面 。
“他们喜欢用最简单、最快的方法 , 如果一直沿着这条路走 , 他们会非常非常快 。 他们那么聪明 , 而且训练有素 。可是突然 , 他们的面前出现了七条路 , 然后你说 , 选一条最适合你的 , 他们就陷入了困惑 。 ”

留学生|拼尽全力冲进藤校却毕不了业,这一代留学生怎么了?
文章图片

狄邦教育集团升学项目总监、华二昆山学生发展体系顾问 唐珮颖老师 , 同Shankar博士有相似的求学经验 , 她先后在中、美知名顶尖高校完成自己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习 。
她坦言 , 最初在美国读书的那段时间 , 充满了“挫败感” 。 “课前有大量的文字阅读 , 还不是自己的母语 , 我也不是一个从小就很爱看书的小孩儿 , 要沉下心来去阅读 , 坦白说是很大的挑战 。 ”
如今再回过头去看 , 唐老师只觉得庆幸 ,因为选了自己足够喜欢的专业 , 才能有那么大的能量 , 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投入那样高强度的学习 。

留学生|拼尽全力冲进藤校却毕不了业,这一代留学生怎么了?
文章图片

巨大的矿脉 ,
要自己去开采
如今 ,唐珮颖老师在国内从事校升学项目十余年 , 带领团队指导3万名毕业生进入梦想学校 。 她总是对学生说 ,所谓的“梦校” , 就像一座巨大的矿脉 , “你得自己去开矿 。 ”
是的 , 美国大学要求学生迅速进入一种高强度自我规划的状态 。 唐老师对此印象颇深 , 教授在每学年前都会将课程大纲进行公示 , 要学习哪些内容、有哪些学习任务、评价机制怎样的 , 都在这份大纲里 。
“ 中国学生可能不会特别注意这件事 , 因为在我们以前的学习经验里 , 过程中 , 老师还是会不断地提示 , 但在这里 , 不会再有别的提示 。 ”唐老师说 , “教授们很乐意和学生探讨各式各样的问题 , 但前提是 , 你得自己去找教授 , 不能等着教授来找你 。 ”
而那段在异国求学的经历 , 课堂之外的那些成长与积累也同样重要 。

留学生|拼尽全力冲进藤校却毕不了业,这一代留学生怎么了?
文章图片

随着环境愈发复杂 , 关于融入这个话题的探讨也会变得尴尬 。 可是在唐老师看来 , 融入从来都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儿 , “打开你自己 , 就够了 。 ”
唐老师坦陈 , 文化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 比如 , 英文语言体系中少有委婉、客套的表达 , 但在大量的交流过程中 , 唐老师发现 , 那并不意味着不友善 , 恰恰相反 , 他们更愿意用一种高效的沟通方式来表达善意 。
另一方面 , 她也发现 , 所谓的“刻板印象”亦是如此 。 一张亚裔面孔 , 还能把神秘的东方文化讲得头头是道 , 这在很多西方人看来 , 既有趣又长见识 。“融入不等于求同 , 正因为我们有这么多的差异 , 所以跨文化交流才是这么有意思、有价值 。 ”唐老师说 。
唐珮颖老师和Shankar博士都是多元文化的切身体验者 , 亦是跨文化沟通与合作的绝佳示范 。

留学生|拼尽全力冲进藤校却毕不了业,这一代留学生怎么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