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曹德旺对话朱永新:为什么大学毕业生宁可送外卖,也不愿去企业就业


朱永新|曹德旺对话朱永新:为什么大学毕业生宁可送外卖,也不愿去企业就业

文章图片



不久前 ,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在北京举行 , 年会主题是“中国教育大变革” 。 在本届年会上 ,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与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进行了视频连线 。 两位嘉宾就家庭教育、人才培养、阅读习惯等话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跨界对话 。
『养成早起和阅读的习惯 , 受益终生』
朱永新:我和曹德旺先生有很多相似之处 。 比如 , 我们都早起 。 曹先生比我起得还早 , 每天早晨4点钟就起床了 , 我是5点钟左右起来 。 早起的好处是 , 我早晨8点从家里出发去上班的时候 , 实际上已经干了两三个小时的活 。 我算了一笔账:每天早起3小时 , 一辈子相当于多出大约12年的工作时间 。
还比如 , 我们都喜欢读书 。 有报道说 , 曹先生每天读书的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 。 一位企业家能做到每天阅读两个小时以上 , 这让我很敬佩 。 我想问问曹先生 , 早起和阅读这两件事情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您是怎样养成这两个习惯的?
曹德旺:早起应该是从小培养的习惯 。 我妈教育我说 , 早起3天就等于多出1天时间 。 而且 , 从健康的角度来讲 , 每天早一点起床迎接太阳 , 这样对身体健康有益 。
我认为读书必须坚持“三性” 。 一是韧性 。 长期坚持 , 锲而不舍 。 二是悟性 。 如果你悟不到的话 , 就没有办法把书里的内容消化掉 , 应该学会把内核性的内容融入你的血液 。 三是记性 。 只有领悟了内容 , 才能够有记性 , 才能够记住 。

曹德旺对话朱永新 。 (图片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提供)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 , 另一方面企业非常缺人』
曹德旺: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很困惑:都说大学生就业难 , 为什么我们工厂却很难招到合适的大学生?现在有很多大学毕业生争着去考公务员 , 或者宁可送快递、送外卖 , 也不愿意到企业就业 。 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朱永新:最近我读了一本书 , 叫《反对教育的理由》 。 作者认为 , 我们在教育方面所花的时间和金钱都被浪费了 , 很多人的学习不是为了真正提升能力 , 而是为了拿到文凭 , 文凭已经成了一个标志、一个身份的符号 。 当很多人为了一个身份的符号而去努力时 , 方向就已经错了 。
其实您刚刚讲的 ,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非常困难 , 而另一方面企业非常缺人 , 招不到合适的人 , 这就是一个结构性的矛盾 。 我认为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不是大学生就业难 , 而是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 今天 , 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已经超过50% , 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 但是 , 文凭不等于水平 , 学历不等于学力 , 我们迫切需要从学历社会向学力社会这个新的发展时期转型 。
另一方面 , 如果我们的大学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业者 , 他们毕业之后就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 像比尔·盖茨、乔布斯、埃隆·马斯克 , 他们不仅在各个领域开创了具有影响力的公司 , 而且引领了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方向 。 所以 , 我认为 , 我们的教育要更好地去适应这个社会、适应这个时代 , 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朱永新|曹德旺对话朱永新:为什么大学毕业生宁可送外卖,也不愿去企业就业】此外 , 我们现在几百万学生在同一时间毕业 , 就业过于集中 , 也是一个问题 。 如果学生的毕业时间是弹性的 , 如果学生的学习与工作之间可以不断切换 , 一个人想工作的时候可以工作 , 想学习的时候可以学习 , 大家就不会挤在同一条就业的道路上 。 德国的一些高等职业学校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 , 就与企业、与就业联系在一起 。 产学研更好地融合 , 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种途径 。 现在我们的大学大多数是封闭的 , 如果学校与企业有更多的合作 , 学校就能培养出更多适应企业需求的学生 , 那么就业问题也就会得到缓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