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为什么说学霸的优秀是因为“无情”?( 二 )


回到刚才小芳的例子,她应该怎么分配时间?
小芳的边际成本,是她为了提高1分的成绩所要增加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小芳的边际收益,是她每投入一个单位的时间和精力所能提高的分数 。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过度学习,注意这里的“过度”不是你想象的那种贬义,这是一个中性概念,是说当你已经掌握了某种知识以后,还在继续深入学习的一种状况 。
毫无疑问,适当的“过度学习”(这个表述可能听起来怪怪的),也就是适当的巩固,确实有助于你把知识理解的更深入 。
科学家甚至给出了一个“过度学习”的标准:研究表明,150%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也就是学到了一个新知识点之后,用之前时间的50%去复习巩固 。
超过这个值之后,如果你还是不断的学,那就不是“过度学习”,而是真的“学习过度”了,这会导致边际收益递减 。
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在学习场景非常常见,比如你背一篇课文,四遍能背下来,背下来之后再用两遍去巩固效果,这时候如果你偏要不断的巩固不断的背,不仅没多大作用,反而会感觉很疲惫,你的边际效用在递减 。
同样的道理,这个递减也体现在你的分数上,如果你的成绩已经是98分的水平,你非要精益求精,追求剩下那2分的难度,这时你要付出的时间精力肯定是成倍增加的,尤其如果你本来还有别的学科要兼顾,你那个“扬长避短”的行为就是得不偿失 。
所以,最理想的状态,最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做法,是小芳每一次准备开始学习之前,都评估一下此时此刻学哪一门,她能获得的分数最大 。
可是这件事在实操的时候为什么很难呢?因为对一个学生来说,他最容易知道哪一门课学的最好,他本能的就知道自己对哪一科最感兴趣,但是,此时你让他评估补哪一科收益最大,他怎么评估?
比如小芳的心理活动大概是:我的英语最好是明摆着的,语文还可以吧,语文不知道该怎么使劲,可是你说数学物理化学哪个最差?真不知道,可能都不太好,你让我把时间用在数理化上?从哪儿开始呢?还是学英语的感觉最好,还是复习英语吧……
那么问题来了,小芳做不到边际平衡,这里面的问题出在哪儿?

学霸|为什么说学霸的优秀是因为“无情”?
文章图片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想想我们的周围,那些学霸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特征?
无情 。
这个“无情”,是指学霸们对待每一门学科的态度和感情,好像都是差不多的:你几乎很难找到那种某一科特别突出的学霸,他们之所以是学霸,是因为他们一方面没有短板,他们也不会在自己最擅长的学科里流连忘返 。(例外当然也有,但像北大韦神这样的例外显然不是可效仿的对象)

学霸|为什么说学霸的优秀是因为“无情”?
文章图片

你可以说学霸天资聪颖,你可以说他们本来就擅长读书考试这件事,但仔细想想,学霸也一定有他们自身的长板和短板的,他们一定是在有意无意间运用了边际平衡的原理 。
所以学霸给普通孩子的启示是什么呢,这里至少可以说两点:
第一,你得有全面评估自己的能力 。
这其实是在说,相比我们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每一次遇到某个“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在心里给那个地方插上一个书签 。书签是告诉自己,日后必定会再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