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特拉姆》惊悚的 , 不只是对角色第一印象的反转 。
而是原本算不上危险的内特拉姆 , 一步步 , 被来自社会各方的不断刺激 。
最终酿成惨烈的恶果:
1996年4月28日 , 内特拉姆枪杀多人 , 被称为“澳大利亚塔斯曼尼亚州亚瑟港的枪击事件” 。
共造成35人死亡 , 23人受伤 。
无期判再多次 , 也无法挽回35条人命 。
内特拉姆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大崩溃的呢?
他在别人看来是古怪的
社会关系空白 , 甚至只剩恶劣关系:
欺辱他的、恐惧他的、嫌弃他的……
唯一亲近的 , 只有温柔的爸爸 , 和唯一的好友女富商 。
但爸爸出问题了 。
他用一辈子的积蓄想买一栋带牧场的房子 。
爸爸对这件事很执念 , 因为他觉得这既是他梦寐以求的生活 , 又能给内特拉姆一个安身之处 。
但
有人出高价捷足先登 。
爸爸抑郁自杀了 。
而内特拉姆唯一的朋友女商人带他去买车 ,卖车销售看他傻傻的也开始欺负他:
你最好别跟来
你他妈的小白痴
作为反馈 , 内特拉姆在试驾时 , 开始恶作剧扯方向盘 。
这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 又被销售一顿爆骂 。
内特拉姆的思维不正常 , 恐吓不会让他改变 , 只会助长他的错误 。
某次 , 女富商带着他去兜风时 , 他又恶作剧开始扯方向盘 。
出车祸了 。
唯一的朋友 , 死了 。
接连打击 , 让他开始走向极端 。
带着女富商留下的一袋子钱 , 他开始到处非法囤枪 。
最后 , 他开着女富商的车 , 来到爸爸梦寐以求的房子前
停下、掏枪、进屋 。
镜头拉得很远 , 只在屋外 。
几声“砰砰”后 , 一切恢复平静 。
这部片最惊悚的 , 不是内特拉姆疯了 。
而是内特拉姆本不该这么疯 。
甚至疯到从受害者 , 变成了施害者 。
但这种“本不该”却一直在发生 。
对于精神病患者 , 有人害怕他们;有人轻视他们;有人嫌弃他们……
社会不接纳 , 让他们的好不容易得来的“正常”又变回“不正常” 。
前面提到的双向情感那障碍的女大学生 , 住院后情况明显好转 。
学校老师来看望她 , 她非常开心 , 一见到老师就亲切地拥抱 , 一直感谢老师的到来 。
但她不知道的是
老师是来劝爸爸让她转学的 。
可以从高中随便考个什么专科
在当地去读
小孩后面找个工作
我觉得随便三五千对付一下
能凑合过就蛮好的
“随便”、“对付”、“凑合”……
这些词 , 怎么听怎么透露着对小女孩人生价值的轻视 。
在旁的医生听出校方的担忧 , 但不太同意其观点:
她首先是一个人
是一个人她就需要一个全面发展
现在她恢复效果不错
我觉得就应该把她
当一个正常人看待会更好一些
但这个小女孩最终还是回到了贵州老家 , 她写了一首诗:
要驾驭生活这条巨鱼
你得有那种能力回去
回到你应该待得那个深潭里
修养生息
去面对那些幽暗的
未知的、艰险的石块
其实 , 我们谁不是和这个小女孩一样 , 无时无刻都面对生活这条巨鱼呢?
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渺小 。
从这点上看 , 我们和生病的他们 , 并没有太大差别 。
与此同时 , 精神生病的人不一定就是软弱 , 疾病有时由不得人 。
但可以确定的是 , 为此把他们一棍子排除在“普通人”之外的那些人 , 反而一定是软弱的 。
推荐阅读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作十年后,才发现老师和公务员竟有这么大的差距,你选对了吗?
- 数学|称平行线能相交的数学奇才,遭质疑郁郁而终,其理论12年后被证实
- 本科生|仅4.3%本科生毕业后月入过万:钱好挣,是年轻人最大的错觉
- 教育|《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于红岩
- 技能|《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王安屹
- 学生|考研招28人,却让319人进入复试,为何要有这么高的差额比?
- 周晓|充满仪式感的“最后一课”
- 课堂|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青岛这个社区开办的跨国“云课堂”火了
- 姐姐|大学学费至少应翻十倍,目前学费太便宜了,便宜的让学生没感觉
- 简历|中国留学生的海外实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