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过“火”的素质教育:市场仍待培育,监管先行一步( 二 )


有家长反映 , 现在市面上的素养课程还不够成熟 , 上课前期铺垫很多 , 但知识点不够明显 。 家长认为 , 这样的素养课程对老师的控场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 如果老师的课程导入讲解不够吸引人 , 学生就很容易走神 。
对此 , 经营美术类艺术培训机构的李校长称 , “素养类课程体系设计不要求每节课内容结构的高度一致 , 而更强调灵活和多变 , 这与学科类课程的设计思维大相径庭 。 若是授课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专业能力更强 , 那在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 , 拓展多学科知识方面更具优势 。 ”
素养课教学点覆盖率不足 , 是另一个家长抱怨的点 。 有家长出于保护孩子视力的考虑决定报名线下素养课程 , 但发现在其生活的城市中还没有设置素养课教学点 。 在家长咨询后 , 得到了“素养课要先在一线城市试运行 , 等到较成熟后再向二、三线城市推广”的回答 。 在其他一些城市即使设有素养课程的教学点 , 但由于其数量少 , 据学生居住的地方又较远 , 在一定程度上也劝退了部分家长 。
三、亟需建立以“情感为黏性”的转型思维 , 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监管提上日程
素质教育的一把火“烧”向了有需求的家长 , 也“烧”向了素质类培训机构 。 至于 , 燎原的火势究竟有多旺 , 温差有多大 , 他们或许更有发言权 。
从去年的暑假到今年的寒假 , 李校长未感受到素质教育带来的热度 。 李校长表示 , 暑假和寒假的招生都不如预期 , 对比疫情前的同期 , 两个时间阶段的招生数量不升反降 。 而伴随着房租、人工成本的上涨 , 一些素质类课程的价格也随之涨价 。
Color儿童美术创始人王伟认为 , 导致素质类机构招生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有三个 。 其一 , K12学科类培训机构在去年出现大批量倒闭、跑路的现象 , 欲报名素养类课程的家长担心会出现同样的状况 。 由于缺乏对教育培训机构的信任 , 大量家长仍处于观望状态 , 不敢轻易报课 。 其二 , “双减”后 , 众多原K12机构陆续入局转型素质教育 , 无形中加剧了整个市场的竞争程度 。 其三 , 素质教育市场的培育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 总体上家长对美育一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尚待提升 。
在王伟看来 , 即将大面积推广的美育中考政策或许能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在家长和学生心中的地位 , 但对目前的学生影响不大 , 最快也得等到2024年以后 。 届时 , 学校美育课程、课后服务和校外艺术培训机构三方联动、内容互补 , 将推动素质教育发展迎来新的阶段 。
真正的素质教育应当是什么样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曾表示 , “美育不仅仅是上一点技能课、写写画画、吹拉弹唱 , 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全面培养 , 它的功能是在素质、修养、能力、境界这些方面 。 ”
王伟认为 , 一些机构转型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 , 原因可能是缺乏了素质教育行业的思维模式 。 “K12培训机构的转型速度特别快 , 基于他们长期积累的一套运营和课程交付体系 , 能在短时间内搭建起自身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 然而 , 他们长期形成的注重教学效果、获客数量等思维方式 , 并不适合素质教育赛道以“情感黏性”为核心的运行逻辑 。 素养的培育绝非一朝一夕 , 而是长期潜移默化的效果 。 对我们来说 , 能够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感到愉悦 , 体验到艺术的魅力 , 继而产生长期学习的动力才是最关键的 。 ”王伟道 。
如王伟所提到的 , 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未完全得到认同 。 而比素质教育理念快一步抵达的是国家对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政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