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过“火”的素质教育:市场仍待培育,监管先行一步


机构|过“火”的素质教育:市场仍待培育,监管先行一步
文章图片

导语
“双减”过后 , 素质教育赛道成为众多教育机构转型的赛道 , 教育机构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素养类课程 。 寒假将至 , 教育机构的转型效果如何?其主打的各类素养课程收获了怎样的用户反馈?愈加严格的监管环境之下 , 素质类培训机构将面临何种考验?
一、素质教育市场升温 , 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
临近寒假 , 培训机构进入了招生阶段 , 相较于学科类培训的一片沉寂 , 素质类课程则备受市场的青睐 。
据悉 , 新东方寒假素养班上线了少儿美术综合、少儿创客、少儿故事会、少儿口才表达等课程;网易有道精品课推出了少儿美术、逻辑推理、围棋、编程等课程;学而思网校上架了人文美育、科学创想和编程课程 。
据媒体报道 , 仅在去年一年 , 上海周边就有一二十家艺术类培训机构开业 , 而往年同期只有两三家新店 , 在新增方面达成了近十倍的增长 。
“双减”过后 , 素质教育的热度一浪接过一浪 。 以K12为主营业务的教培机构火速上线美术、音乐、舞蹈、编程、书法等十多门课程 , 素养中心平地而起 。 “双减”后两个月数据显示 , 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现存37万家 , 体育运动类培训相关企业现存66万家 , 两类培训相关企业新增3.3万余家 , 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9% 。
美育纳入中考政策更是犹如一剂强心针 , 给尚在犹豫的家长和学生们多了一个报名的理由 。 在去年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 ,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 , 全国已有四个省开展了美育中考计分 , 同时还有六个省和十二个地市开始了中考美育计分 , 分值在10-40分之间 。 下一步工作计划 , 到2022年力争做到美育中考全覆盖 。
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 , 截至2021年5月底 , 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 , 城区学校覆盖率达到了75.8% , 一些省份地区甚至做到了课后服务百分百覆盖 。 与此同时 , 诸如书法、画画、阅读等素质类课程纷纷被列入课后服务名单 , 欲将校内课后服务打造成为“素质教育第二课堂” 。
受大环境的刺激 , 素质教育概念股炒得火热 , 几度涨停 。 行业内对素质教育赛道的未来寄予厚望 , 据艾瑞咨询相关报告显示 , 2021年中国素质行业市场规模为5050亿元 , 同比增长55.8% 。 基于其对素质教育行业的增长判断 , 预计2022及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045.8亿元、7151.5亿元 。
二、素养课程获用户反馈 , 课程体系不够成熟、教学点覆盖率低
从上述的一些数据中 , 不难看出素质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 尽管从量上 , 市场正在逐步增加供给 , 但在其热度之下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
首先 , 面向C端用户的素养课程已经得到了一些反馈 。
黄女士为自家上一年级的孩子报名了语文素养课程 , 她表示 , “在报名之前 , 曾带着孩子去试听过一节课 。 试听下来的感受还不错 , 孩子觉得很好玩 , 上课的形式很不错 。 老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 组织小组讨论 , 小班里地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 ”
黄女士认为 , 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可以考虑为孩子报名素养课程 。 寒假去上课 , 孩子不仅能学到一些知识 , 还能交朋友 , 不至于太过无聊 。 相较于目的性较强的幼小衔接课程 , 素养课对孩子的启蒙效果更好 。
但黄女士也和其他家长持同样的观点 , “素养课程的知识点太少 , 孩子到了高年级就不会再报了 , 对其升学帮助不大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