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呵护每一个人的终身学习梦想

近日 , 一则45岁妈妈考研“上岸”的帖子在社交媒体上了热搜 。 故事中的妈妈工作认真却婚姻不幸 , 备受困扰的她下定决心考研后 , 利用所有空闲时间复习 , 考上了研究生 , 生活也更加开阔 。 她的经历给女儿带来了莫大的鼓舞 。 这原本是一个励志的案例 , 没想到却受到网友的非议 , 引发关注 。
【教育|呵护每一个人的终身学习梦想】有人说 , 做研究年富力强更好 , 大龄考生并不适合;也有人认为 , 大龄考生即便考上 , 就业仍旧不易 , 这样的选择可能没有意义 。 但笔者认为 , 追梦是每个人的权利 , 与年龄无关 。 我们要庆幸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可以自由追梦的时代 。 这位45岁的母亲 , 不受身份禁锢 , 不被年龄约束 , 通过努力满足自己对新知识的渴求 , 打开新的人生大门 , 赢来生活的转机 。 仅她身上被教育激发的生命力就让人振奋 , 值得我们点赞喝彩 。
从上述故事中 , 我们不难发现舆论对大龄标签的敏感 。 但从21世纪的教育发展趋势来看 , 终身学习俨然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涵 。 持续学习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不二法门 , 社会对待教育与学习的态度更应与时俱进 。 我国研究生报考自2014年就取消了报考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的规定 , 在报名限制方面放开了年龄限制 。 根据北大公布的统计数据 , 2020年北京大学硕士新生平均年龄是26.5岁 , 有近五分之一的研究生的年龄超过30岁 , 甚至不乏40岁、50岁 。 大龄考生或者说终身学习者在未来会更常见 。
在固有认知中 , 有些人会认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是截然分开的 , 学习是为工作做准备的 。 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 , 学习和工作 , 应该是一个交替进行的过程 , 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 , 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 , 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 被贴上大龄考生这个标签的人 , 他们多数已毕业多年且有稳定的工作 , 参加考研的目的主要集中在提升学历、职场晋升以及增加个人知识储备 。 面对时代的新“硬件要求” , 能不断更新自己“操作系统”的终身学习者 , 无疑更具有竞争力 。
诚然 , 从功利的角度看 , 年纪不再占优势的时候 , 即便获取了文凭 , 也不一定能在就业市场上取得理想的结果 。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 , 教育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发现自我 , 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自我价值认可与实现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大龄考生因为阅历的沉淀、见识的积累 , 对自我教育反而有更清醒明晰的认知 。
当然 , 社会需打破对教育者身份、年龄、职业的限制 , 被教育者也需破除“唯学历论”的迷思 , 对更高学历的追求应该是“量体裁衣” , 而不是“贪大求全” , 否则就容易陷入高学历的“优势陷阱” 。 在人才市场上 , 并非有高学历就会受到欢迎 。 一方面 , 不同专业不同工作对学历的要求不同;另一方面 , 学历只是构成人才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一方面 , 难以真实反映人才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 拥有高学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拥有好工作、好生活 。
好的教育是满足人的好奇心 , 帮助个体去寻找自己生命的动力 。 这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路径去学习 , 通过寻找不同的学习中心去寻找不同的导师 , 以实现终身发展 。 这不仅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对我们提出的挑战 , 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 。
(作者系公务员)
《中国教育报》2022年01月14日第2版
作者:凌丹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