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心灵护航,新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在上海高校实现全覆盖


学生|为心灵护航,新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在上海高校实现全覆盖
文章插图

录制线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优质课程资源高校互通共享;研发有温度的生命教育课,回应00后大学生“真问题”,引领成长;制定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及伦理手册,守护年轻人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上海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采访人员从1月14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召开的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上海将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胸怀“国之大者”,着力从政治上把握好,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各环节。要注重科学支撑,着力从规律上推进好,从源头、过程、结果和保障管理来加强专业支撑。要紧盯薄弱环节,着力从问题上解决好,补足补齐机构设置、课程开设、心理测评中的短板弱项。
大中小一体化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早在1985年,上海就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高校成立了有规模、成建制、有组织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开始了最初的拓荒之旅。
2005年,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开展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先后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建立了“1+3+16+X”的工作网络,大中小一体化推进示范中心建设、队伍培养等工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
从2012年开始,上海每年5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覆盖所有大中小学校。2021年,高校活动场次超3853场,参与学生超过65万人次。开通学校心理微信公众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专业指导,全国粉丝关注数近10万。多途径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教育活动,全覆盖开展主题讲座、主题班会、同辈支持等活动。
同时,上海已描绘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蓝图。2020年初,《上海市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0-2030年)》发布,明确要求“建立完善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等服务,建立学校、家庭、医疗机构、社区等联动协同机制”。
2020年8月,印发《关于加强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健全工作网络、开好心理课程、开展宣传教育、整合社会资源等11项重点任务,做到“育心与育德、发展与防治、主导与协同”三结合,培养身心和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生|为心灵护航,新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在上海高校实现全覆盖
文章插图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质课程共享
上海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全覆盖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同时,为了让优质课程能够在高校之间互通共享,实现新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全覆盖,遴选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录制了系列线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优质课程。
“多维角度看压力”“挫折应对的四步法”“内向是社交恐惧症吗”“拆除你的情绪地雷”……《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关注“0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心理需求,通过互动、事例、情景演绎等形式,紧贴学生真实需求,关注学生教学体验。此外,课程平台还通过与知识点匹配的弹出的问题、课后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体验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一期已在2020年初上线,至今,累计已有华东政法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电机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等34所全国各地高校参与选课,累计选课3.39万人,累计课堂互动15.56万次。目前,二期课程也已经全部录制完毕,后续制作与上线也在稳步推进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