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双减后首次期末考试,这份海淀区语文卷子释放了什么信号?( 三 )


语文考试|双减后首次期末考试,这份海淀区语文卷子释放了什么信号?
文章图片
第②处、第④处概括相应的内容即可,第③处抓住关键语句“我们彻底完败”,就能答对 。第①处的参考答案是“矛盾对立”,学生可能不太容易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矛盾对立”一词,似乎是从文章末尾最后一句,“或许,这就是矛盾对立中的和谐共处吧”中提炼出来的 。但通读全文,作者与松鼠们对立的状态是从种向日葵的第二年,2017年开始的 。2016年,作者收获了预备来年种的向日葵的种子后,几只松鼠才来吃向日葵 。作者想既然多余的向日葵种子也是当垃圾扔掉,不如就给松鼠吃吧 。因此,二者相安无事,松鼠们没有影响到作者留种子 。第二年,尽管作者为了松鼠们多种了点向日葵,但是,松鼠们不知道,不仅早早来吃,而且队伍还更壮大 。作者没办法,被迫提前收获不十分成熟的几个向日葵,为来年留作种子 。也就是说,作者与松鼠们的矛盾对立是从2017年开始的 。文章末尾最后一句话是对2017年松鼠大战的一个总结 ,不是对1996年以来,与松鼠相处情况的一个总结 。结合上下文,第3段的内容的伏笔在首段:同学告诉我,松鼠是野生动物,四肢强健,牙齿很尖锐,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觅食 。它还有钩状锐爪,具有一定杀伤力,千万别去冒犯它 。直到1996年,作者才有机会与松鼠亲密接触 。一年四季,作者与松鼠“共舞”,乐趣远大于冲突 。一个盛夏的傍晚,作者因为不了解松鼠的习性,在松鼠吃苹果的时候,近距离给松鼠拍照,遭到了松鼠的反击,手的表皮被松鼠抓伤了 。这因误解甚至无知引起的冲突,学生要该怎样概括作者与松鼠相处的状态呢?并不容易 。我之所以比较详细地分析这处考题,就是因为,边阅读边思考,对于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很重要 。理清结构,你就知道作者是怎样组织这篇文章的,段落与段落中间,是怎样的一个关系 。这样,我们就算是基本读懂了文章,看到具体的考题,就知道它是针对哪一部分设计的,答题的时候要答什么 。现代文阅读部分还有3段议论性文字 。可能考虑到初一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因此,文章和考题都比较简单 。
语文考试|双减后首次期末考试,这份海淀区语文卷子释放了什么信号?
文章图片
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习惯,特别是要理清文章的结构 。在课堂上,语文老师经常带着学生做这个工作,考试的时候,学生就得自己独立去做,依靠平时习得的经验、养成的能力,去理清文章结构,学会概括内容,提炼中心思想 。这3段文字,学生在读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分析——首段,作者用设问,引起读者对袁隆平精神遗产的思索 。第2段,首句就是此段的中心句,清晰明确地提出“袁老的精神遗产是一种敢于挑战权威、反复实践的精神 。”第2句高度概括了袁隆平在“挑战权威、反复实践”的行为,属于事实论证 。第3句“反复试验求证”,就是“反复实践”精神的具体表现 。第3段,联系不少年轻人中流行“躺平”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用反问句归纳出袁隆平另一处精神遗产是“淡泊名利心系天下”,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于这部分主张“躺平”的青年,具有引领作用 。在简要理清这三段文字结构的基础上,学生应该能将2、3段的内容总结为一句话,就是21题的答案:袁老的精神遗产,一是敢于挑战权威、反复实践的求真精神,二是淡泊名利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