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对于上学 , 如今已经不再成为问题 , 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到了年龄 , 父母都会送到学校 , 生怕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冰心的《离家的一年》讲述了一位十三岁的孩子离开家乡外地求学的故事 , 在那个年代能上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 主人公家条件算是富裕的 , 就这样父母还不是很情愿他去上学 , 可最终还是尊重了孩子的意见 , 支持他上学 。 当然 , 这位十三岁的男孩上的是大学 。 在那个年代里(上世纪二十年代) , 十三岁还没上小学的估计也大有人在吧 。
远的不说 , 就说我们这一代人 , 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 有的上学就很晚 , 十三岁能上小学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
我小的时候就没有上学的概念 , 由于家里孩子多 , 条件比较差 , 父母没有条件也没有超前意识去考虑孩子的上学问题 , 都是顺其自然 , 所以 , 我的哥哥、姐姐们大都是小学毕业就辍学回家 , 早早地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
轮到我上学的年龄时 , 父母也没有送我上学的意思 , 那时候四姐、五姐还在读小学 , 至于我的教育并没有纳入父母的计划 。 看着邻居家的小伙伴都已经上了“?红班” , 心里特别羡慕 , 每次放学回来便找到小伙伴听他们讲学校里的事情 。 小伙伴说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 我竟然不知黑板是何物 。
又过了半年 ,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 , 赶上“扫盲” , 学校派学生到各家叫到了上学年龄的孩子上学 。 记得是村里“火子匠”的小儿子和一个同学到我家 , 跟我父母说学校让上学 。 火子匠的小儿子比我大两岁 , 也在育红班 , 因我们两家离得近 , 学校老师便让他负责到我家里通知父母 。
就这样 , 我从家里带着小板凳跟着火子匠的儿子去了学校 , 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涯 。
到了学校 , 班里已经有许多同学 , 他们也大都相互熟悉 , 因为都比我早入学 , 对于我还是相对陌生 , 虽然同为一个村 , 但由于村比较大 , 有的还不认识 。 老师是本村的一位女士 , 虽然认得但并不知道我的名字 , 便问:“你叫什么名字?”
那时候的我真不知道人人还应有个学名 , 之前都是叫小名(乳名) 。 和小伙伴之间都是称呼小名 , 父母也没有给起一个学名 。 我不假思索地把我的小名告诉了老师 , 引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 , 连老师都禁不住笑了 。 老师告诉我 , 回家让父母给你起个学名吧 , 明天告诉我 。
回到家里 , 把老师的话告诉了父母 , 晚饭后 , 全家讨论起了我的学名 。 父亲也是破天荒地发扬了民主 , 让哥哥姐姐也参入进来 。 那时候农村起名字不像现在按生辰八字 , 一是必须按辈分走 , 这就决定了两个字了 , 再加一个字就是名字 。 对于王姓大家族来说 , 要想起一个不和别人重名的名字还是有点难度的 。
思来想去 , 比来比去 , 最后全家人对“军”字情有独钟 , 在村里也没有重名的 , 于是我的名字中有了“军”字 。 怕我忘了这个名字 , 姐姐把我的名字写在纸上让我交给老师 。
说起来还有一个笑话 。 老师在班里第一次点名点到我的时候 , 我一点反应都没有 , 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名字是我 。 同桌用胳膊捅我提醒说点:“到你了!”我还纳闷呢 , 这不是我呀 , 我不叫这个名字呀 。 老师笑着看着我说:“是你 , 你就叫这个名字 , 记着 。 ”
【姐姐|上学的开始】已经知天命之年了 , 每每想起这些 , 都不自觉地偷偷笑起起 , 而如今对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 。
推荐阅读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作十年后,才发现老师和公务员竟有这么大的差距,你选对了吗?
- 备考|大学毕业是该直接去上班,还是安心备考公务员?
- Offer|大学申请专题|英国大学网上申请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 姐姐|大学学费至少应翻十倍,目前学费太便宜了,便宜的让学生没感觉
- 课堂|天津推出寒假线上美育实践课堂
- |大学老师阅卷“捞人”火,神技能上线,真正的“海底捞”!
- 大学|大学哪些专业对身高要求?这6类差1cm也报不上,家长和学生要清楚
- 维修|把专业和课堂建在“产业链”上
- 素养|对恶意涨价的非学科类培训班说不
- 爱心|我,70后贫困山村校长,借钱供儿子上学,却甘愿为学生自掏2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