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话语权被称为教学话语权 , 即课堂教学中 , 教师和学生独立、自主发出对课堂教学的思考、理解及体验 , 并把自身的所思所想在课堂上真实表达出来 。 在语文生本课堂上 , 教师说得并不多 , 主要依靠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 那么 , 生本课堂上教学话语权有哪些误区及解决措施 , 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
学生话语权的假性回归 。 生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课堂话语权回归了 。 比如小组合作学习 , 首先在小组内部争取人人发言 , 打破了长久以来课堂上“精英言语 , 弱势失语”的局面;其次在小组展示过程中 , 动摇教师的话语霸权地位 。 但并非学生话语一多就拥有了话语权 , 还要看信息的流向以及话语在对话中的作用 。 在生本课堂上 , 容易走入这样一个误区 , 表面看像学生在充分行使自己的话语权 , 实则学生始终没有走出教师的预设范围 。 比如在教授《归园田居》(其三)时 , 学生围绕“为何而归”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 大部分学生都与教师的课前预设如出一辙 。 而能充分体现学生教学话语权的“为什么诗人不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呢” , 这类极具探究性的问题却往往在“课后再探讨”中带过了 。 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说得不多 , 但教师只承认和鼓励符合自己思想路线的那些发言 , 而对偏离这条路线的发言 , 不管多有创意、多有见地都充耳不闻 , 学生的话语权就这样被剥夺了 。
教师话语权的缺失或虚无 。 语文生本课堂教师话语权的缺失或虚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 , 教师完全“袖手旁观” , 处于课堂的旁观者 , 教学话语权完全倾向于学生 , 对学生独立思考的东西没有作出有效评论 , 对一些核心内容的讨论缺乏必要的引导 , 其实这是教师对自身话语权的失职 。 其二 , 学生在充分行使自己的话语权时 , 教师单方面注重形式 , 忽略学生所陈述的内容 , 忠实地扮演着“传话者”的角色 , 没有适当行使自己的话语权 , 于是教师的个体性话语在课堂教学中沉寂了 。
那么 , 如何合理分配语文生本课堂的教学话语权呢?
一是要认清语文学科的性质 , 多给学生自主生成的机会 。 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 ,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
在认清语文学科的性质后 , 我们要力求通过大量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 把之前抓住不放的以教师说教为主要形式的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 , 变成依靠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解决的形式进行 。
二是要注重教师角色转换 , 保证话语权的合理分配 。 语文生本课堂上 , 教师只是扮演学生学习组织者的角色 , 其组织作用主要体现为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 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 , 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展示和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 , 对学生重复纠结的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 同时 , 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 , 保证话语权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衡合理地分配并达成融合 。
在初中和小学阶段 , 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 , 更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式 。 学习是个体与群体的多边体验活动 , 而语文课堂应是学生与教师共享话语权、共同参与实践的课堂 。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长沙市怡雅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1月19日第5版
【话语|走出“生本课堂”话语权的误区】作者:吴丽娟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