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心育:让每一朵格桑花都灿烂绽放( 二 )


课程建设:从教研走向开发
针对中学西藏生的相关实践研究不多、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可以参考的现有成果较少等问题 , 学校主动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 , 了解西藏生的心理动态及成长需求 。 自2007年起 , 学校专职心理教师陆续开展了《内地西藏班初中生自我水平与学校适应》《内地西藏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内地高一西藏散插生学校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及实践》等省、市级课题研究 , 以深入了解西藏生的心理特点、适应历程、教育策略 , 从而打造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开发“跨文化心理适应”课程 。 通过教育教学研究发现 , 内地西藏班学生在跨文化心理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融入等方面有较大的辅导需求 。 据此 , 学校建设了以适应、融入为核心的内地西藏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 该课程以“涵化理论”(涵化即文化适应)为专业指引 , 根据个体在涵化过程中不同的时间阶段、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而开发 。 在涵化的“欣快”阶段 , 课程集中在不同文化背景介绍、阳光心态的教育、适应教育等方面 , 引导学生为涵化过程做好心理准备 , 例如开设“新学期 , 心能量”“拥抱不确定 , 乐迎新学期”“从‘心’跨越新生活”等心理课程;而在“文化休克”阶段 , 课程的核心内容在于结合学生现实需求和心理状态 , 开展具体的心态调整方面的方法指导 , 例如开设“世界和我爱着你”“人有界 , 爱无疆”等心理课程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积极教育与适时引导 , 能够促进西藏生积极健康成长 。
开发“自我身份构建”课程 。 当学生处于涵化过程的反常阶段时 , 由于内地西藏班学生和原有文化脱离 , 又无法在中山市主流文化中体验到一定的归属感 , 学生可能会出现诸多类似于“我是谁”的困惑 , 这就需要心理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历程对于自身的塑造价值 。 通过开设“自我探寻之旅”“独一无二的我”等心理课程 , 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不同文化下的生活体验 , 进而通过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来面对生命中变化对自身带来的影响 。 另外 , 心理教师在面对西藏生上课和辅导过程中 , 将学生出现的问题结合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背景来综合考虑 , 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可探讨的对话空间 , 从而帮助学生在对原有文化忠诚的基础上吸收现有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 不论是“跨文化心理适应”课程 , 还是“自我身份构建”课程 , 在正式实施之前 , 开发出来的教学设计均需要经过专职教师团队的共同研讨 , 经过多次打磨之后才能面向学生 , 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 从而形成趋于理想的课程体系 。
心理辅导:从他助走向自助
【服务|心育:让每一朵格桑花都灿烂绽放】学校定期开展个体心理辅导 , 为有个别需求的学生提供帮助 。 各年级西藏班的心理教师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 面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 形成了入学适应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升学辅导、自信心理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系列心理辅导活动 。 同时 , 学校成立专门由高年级西藏生组成的志愿者服务团队 , 充分调动西藏生的互助意识 , 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周围寻找力量 , 进而实现从他助到自助的转变 。
教师协助 。 学校自1993年12月便设立了心理咨询室 , 专任心理教师定期开展西藏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危机筛查 , 定期为西藏生开展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 , 并通过电话、面谈等形式 , 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 同时对部分西藏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 多重守护西藏生心理健康 。 心理教师定期对西藏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级 , 在分级的基础上实行动态观察和动态预警 , 建立不同级别的心理档案及处理机制 , 不同级别由专人进行跟踪 。 自2020年起 , 学校特别开设“心理医生进校园”项目 , 由学校专项拨款 , 每周固定时间邀请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心理专家到校坐诊 , 为心理问题严重或有需要的西藏生开展心理干预及治疗工作 , 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心理成长提供专业帮助 , 也预防与减少校园心理危机事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