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协同进化

地球上所有的物种在过去的35亿年间都经历了产生、繁衍和进化的过程,其中一些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作用,也正是这种相互作用使我们今天看到的自然界不仅有一个个彼此独立的物种,而且还有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动物间的食物链关系、植物与动物间相互利用等诸多行为和现象 。动植物在漫长的协同进化道路上携手前行,共同演绎了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 。人们经常感叹大自然中花朵的美丽和果实的甜蜜 。它们是上帝的杰作吗?是自然的偶然产物吗?现在我们知道它们是动物和植物经过漫长岁月共同进化的结果 。在温带地区,许多植物的花通常是黄色、白色、紫色或蓝色的,因为这些地方的昆虫对鲜红色的辨别能力很差 。在热带地区,植物的花朵通常是红色的,因为这些地方的蝴蝶和蜂鸟善于辨别鲜艳的颜色 。对于昆虫授粉的植物,授粉是通过昆虫或蜂鸟来实现的 。动物在找花采蜜的时候,会在身上粘上花粉,在拜访其他花的时候,先前的花粉落在后者的柱头上,为植物完成授粉 。在这个过程中,昆虫获得食物,花朵被授粉,动植物相互受益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甚至会共同演变成一种令人惊讶的现象 。动植物中的一种似乎完全为了适应另一种而存在 。比如有些蝴蝶的口器正好贴合兰花的唇瓣,有些花球的长度和形状正好与采蜂鸟的喙相吻合 。这叫“协同进化” 。
我们不妨来看两个传粉者和植物共同进化的例子 。蜂鸟是南美洲热带雨林中多种植物的传粉者 。蜂鸟的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长而弯型和短而直型 。第一类鸟适合在稍弯的长圆柱形花中采蜜,分布广泛,产蜜量高;第二种鸟适合在短、直、短的管状花中采集蜂蜜 。这种花通常分泌较少的花蜜,经常吸引许多传粉者 。虽然长喙的蜂鸟也能以短喙花的蜂蜜为食,但它们一般更喜欢长喙花,只要待在短喙花附近,就会经常被其他短喙鸟赶走 。长嘴蜂鸟飞得很快,可以飞很远的距离以短嘴蜂鸟不能利用的花蜜为食 。有趣的是,几乎所有依靠蜂鸟授粉的植物都能分泌出同样多的花蜜,可能是因为蜂鸟懒得光顾产蜜不多的花朵 。
在新大陆的热带雨林中,有许多兰花完全依靠某种蜜蜂来传播花粉 。其实兰花不分泌花蜜,但可以从花瓣分泌细胞释放香味 。雄蜂喜欢停在分泌区“沐浴”香味,带回巢中储存,甚至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促使其触角腺分泌能够吸引雌性的激素 。每次进入兰花时,雄蜂都落在嘴唇上,它的头刚好碰到花粉块底部的粘盘 。当你离开花时,你可以带走一个凝胶状的花粉块 。当雄蜂飞到另一朵花上采蜜时,花粉块刚好触碰到兰花粘粘的柱头,从而完成为兰花授粉 。有趣的是,这些兰花对传粉者有着极其细致的要求,太大或太小的蜜蜂都不适合兰花的形状,因此无法触碰到它们的生殖器官 。更耐人寻味的是,不同种类的兰花可以分泌出不同类型的香味,而不同种类的蜜蜂则选择不同的香味类型 。因此,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兰花可以吸引相应的蜜蜂为自己授粉 。通俗地说,花的美丽和芬芳不是为了装点自然,而是为了广告本身 。
除了花之外,动植物互利的现象在水果中也很常见 。热带雨林盛产各种颜色的野果,黄色的果实尤其受到许多树栖灵长类动物的青睐 。最近的研究表明,南美洲许多吃水果的灵长类动物的视觉系统对黄色特别敏感 。到目前为止,这种现象的生理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这种特征在动物生存和适应中的意义已经被理解:使动物更容易找到点缀在绿叶中的黄色果实 。我们知道,未成熟的果实大多是绿色的,藏在叶子里,不容易被发现 。这是因为此时种子尚未成熟,动物的介入只能给植物带来损失 。种子一旦成熟,果皮通常会变黄,醒目的颜色吸引着远方的动物来吃水果 。后者经常在吞咽果肉的同时吞下种子,然后排出 。结果,种子和动物一起转移到新的地方,植物种群扩展到新的空空间 。因此,我们说动植物的这些生理特性不是偶然的产物,而是相互共同进化的结果 。
水果气味的变化遵循同样的原理 。果肉未成熟时,苦而无味 。一旦成熟,就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强烈的气味可以吸引夜间活动的动物,如棉袋鼠和蜜熊,它们也是种子的自愿传播者 。在南美洲,许多种类的蝙蝠以水果为食 。他们通过嗅觉寻找美味的食物 。这些飞行哺乳动物的代谢率极高 。往往在吃了花和水果之后,未消化的微小种子就可以在后续的飞行中被喷出来,它就会在天空中下起“种子”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