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元节 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习俗(什么是中元节)中元节|七月半俗称鬼节、七月半 , 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 , 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 , 部分在农历七月十四日 。七月半 , 中元至 , 地官诞 , 地府庆 。
中元节习俗(什么是中元节)中元节|七月半俗称鬼节、七月半 , 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 , 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 , 部分在农历七月十四日 。七月半 , 中元至 , 地官诞 , 地府庆 。
鬼门大开 , 逝者归家 , 亦求团聚 。
月满时分 , 总是倍思亲 , 
宰鸡杀鸭 , 焚香烧衣 , 
人间家家备祭品 , 等候亲人魂归来 。

什么是中元节 中元节习俗

文章插图


中元普渡中元节曾是中国八大节之一 , 因近代历史原因盛况不再 。过去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 , 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 , 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 , 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较为隆重者 , 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 。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 , 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 , 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
什么是中元节 中元节习俗

文章插图


古时盛况宋代《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 。先数日 , 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 。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 。潘楼并州东西瓦子亦如七夕 。耍闹处亦卖果食种生花果之类 , 及印卖《尊胜目连经》 。又以竹竿斫成三棚 , 高三五尺 , 上织灯窝之状 , 谓之盂兰盆 , 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 。构肆乐人 , 自过七夕 , 便般‘目连救母’杂剧 , 直至十五日止 , 观者增倍 。”
从七夕到中元节 , 街市井巷依然灯火不绝 。坊间乐歌者 , 换了目连救母等戏 , 以示孝 , 一直出演到七月半 , 这时候看戏的人比七夕还多呢 。街头燃蜡烛、陈果饼、挂冥钱 , 烟火百思特网瀰漫 。因此每到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 家家上坟扫墓 , 祭拜祖先 。
什么是中元节 中元节习俗

文章插图


点河灯 , 焚纸锭 , 四处燃火光 , 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
陆为阳 , 水为阴 , 
水下神秘昏黑 , 藏著幽冥地府 , 
鬼魂在那里沉沦 , 故而在水里放灯 , 
悼念逝者 , 祝福亲友 。
满湖星斗涵秋冷 , 万朵金莲彻夜明
什么是中元节 中元节习俗

文章插图


祭祖七月原是小秋 , 有若干农作物成熟 , 民间按例用新米等祭供 。《东京梦华录》卷一说:
“中元前一日 , 即买练叶 , 享祀时铺衬桌面 , 又买麻谷巢儿 , 亦是系在桌子脚上 , 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
七月小秋作物成熟 , 讲究孝道的中国人 , 例要向先祖报告 , 并且请老祖宗尝新 , 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
什么是中元节 中元节习俗

文章插图


“中元”亦称“鬼节” , 
凡新丧人家 , 照例上新坟 , 
为防鬼魂作怪 , 也祭孤魂野鬼 , 
民间设道场 , 请法师做法 , 去冤鬼怨气 , 
超度亡灵 , 祈福吉祥 。
百姓皆重视 , 场面极盛大 。祭品之中 , 楮衣是不可或缺的 。因七月暑尽 , 须更衣防寒 , 与人间“七月流火 , 九月授衣” 。
什么是中元节 中元节习俗

文章插图


祭祀土地七月十五 , 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 , 再用剪成百思特网碎条的五色纸 , 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 , 获得大秋丰收 。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 将麻、谷悬挂门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