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沙龙的真正意思吗吗? 沙龙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沙龙的真正意思吗吗? 沙龙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现在马路上到处可见这样的店招牌:那些理发店叫什么发艺沙龙 , 明明就是小饭店叫什么食客沙龙;还有搞营销的举行什么推广沙龙 , 证券交易所旁边搞个股票沙龙等等 , 不一而足 。有一次 , 我路过一个小饭店 , 进去就餐 , 结账时我问老板 , 你这个饭店为什么叫湘西美食沙龙?老板理直气壮地说:“朋友 , 诚实跟你说 , 店名是别人给取的 。我真是湘西人 , 还算不上正宗的湘菜 , 美食谈不上 , 就图个价廉物美 。不过店名有个龙字挺有气派 。”听了这话 , 真的叫人啼笑皆非!对一个文学专业出生、又是搞文学创作的人来说 , 我的心里确切很不是滋味 。取这些店照名不就是哗众取宠、因为大气洋气而试图招徕顾客吗?至于什么叫沙龙 , 商人们是真不知道 , 知道的只是赚钱罢了 。用这样的店招名是会误导民众的 。这里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 以正视听 。

你知道沙龙的真正意思吗吗? 沙龙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沙龙是法语salon的音译 , 原义为客厅 。志同道合者聚会三五 , 探讨商讨文艺创作办法 , 相互评论 , 相互取长补短这就是所谓的文艺沙龙 。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 , 这个沙龙是上流社会中名门望族、社会名流等人相互交换 , 织就关系网、交际圈的主要处所 。在沙龙内 , 主导各位权贵、或者是富翁、大思想家、大文豪们的不是什么威望之人 , 而是一些女性 。这些女性充任了从15世纪到19世纪欧洲沙龙的重要角色 。在任何一个著名的沙龙内 , 它的名望都不是来自当时的名人 , 也不须要多少贵族的赞助 , 但是唯一不可或缺的 , 就是一位出色能干的女主人 , 她们充任了相当于现在的女主持人的角色 。因此从中世纪到17世纪这段时代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文艺沙龙 。直到17世纪末和18世纪 , 法国文人和艺术家常常接收贵族妇女的接待 , 在客厅集会 , 谈论文学艺术 。人们就把文艺家们聚首谈论的场合称之为“文艺沙龙” 。从17世纪下半叶起 , 法国官方每年在巴黎定期举办的造型艺术展览会 , 也被称为了“文艺沙龙” 。于是在众多的沙龙里 , 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通例 , 一个著名的沙龙往往会有一位非常优良的女主人 , 比如某公爵或某伯爵的夫人 。而胜利地主持一个沙龙可认为她们博得社会的赞誉 , 接触到众多上流社会的人物 , 有时她们甚至可以主导一个时期的风尚 。拿破仑战斗后 , 大约从1815年始 , 沙龙渐渐演化成一种文化运动场合 , 就是在富有的女主人家里的客厅 , 举办有关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和其它文化知识的讨论会 。巴黎曾集合过乔治?桑、屠格涅夫、肖邦等许多批评现实主义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 彼得堡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宣传十二月党人、别林斯基、赫尔岑和西方幻想社会主义的思想 , 创业网对俄国作家和俄国批评现实主义文学的发生起过极大的影响 。
在中国早先没有文艺沙龙这一说法 , 究竟沙龙这个词的引进是20世纪初的事情 。但是类似的情况早已有之 。在我国汉代末年曾有过 , 曹操父子、建安七子 , 共集邺下 , “洒笔以成酣歌 , 和墨以籍谈笑” , 一同从事文学运动 , 形成后世誉为“建安文学”彬彬之声的局势 。建安文学承先启后 , 同时又开启了中国文学批驳之先声 。唐宋时期谈诗说文别开风尚 , 应酬答谢之作中 , 佳句俯拾皆是 。到了明清时期 , 戏剧有临川派、吴江派;诗文有复社、桐城派等 , 涌现了不少在文学史上有位置的大家 , 如汤显祖、沈璟、顾炎武、方苞等人 , 名声振聋发聩 。近代文学史上语丝社、发明社、太阳社等文学集团也出现出鲁迅、郭沫若、蒋光慈等一大量优良的文学家 。文学家和艺术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聚合在一起 , 互相增进 , 共同探讨 , 对中国近代的文学艺术起到过很主要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