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3怎么破解(ps3破解相册找不到e3)


如果要评选游戏史上的十大课题的话,笔者觉得盗版与反盗版斗争史应该可以算一个 。就跟中国古代的书籍一样,宋代的麻沙本比起国子监本来说有校勘不精、纸质较差等毛病,但因为便宜得到了广为流传 。盗版游戏比起正版来说有各种弊端,仍因其免费或价格低廉而屡禁不绝 。游戏厂商和平台商为了自身利益,与盗版展开了持续30余年的反盗版斗争 。
反盗版措施其实总体而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软防,二是硬防,在此要分开论述 。软防一般而言PC厂商用的较多,毕竟PC硬件商没有反盗版的动力,只能靠游戏厂商自己动手,保卫智慧结晶 。而硬防则在游戏机上运用得最多,因为游戏机本身就是定制硬件,要在硬件设计上增加反盗版硬件会比较简单 。且迄今为止绝大多数游戏机都是硬件亏本卖,靠软件权利金回本,游戏机平台商反盗版的动力也更足 。
早期的游戏,如1984 年的《Elite》,它的防盗就是通过偏光锁(Lenslok)来实现
这个小玩意随游戏附赠,每当玩家开始游戏之前,都需要利用偏光锁来解读屏幕上出现的随机符号,然后输入对应字母进行验证,是不是有种使用二维码 验证码的感觉?
软防:从密码本到D加密
早期的软防其实十分弱,最早的软防是游戏key 。也就是买游戏的时候给玩家一个密码,在安装或者玩之前要求输入这段密码 。这种形式今天仍旧可以看见,比如steam和PSN上的兑换码其实就是一种key,我们在某宝上买了对应游戏的key码然后往商店里一输入,游戏就被添加进库里了 。现在的key是一次性的,输入后就失效了,这也得益于网络时代可以将用户的游戏库保存至云端,不需要本地重复验证用户是否拥有正版游戏 。但是早期的游戏只能本地游玩,也就是说每次开启游戏前都需要输入这一密码,密码也就只能是固定的,一旦一个人将密码散播出去也就相当于这个游戏告破了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后来的key码也变成了一机一码或一碟一码,但还是总得来说这种固定key码十分不可靠,基本还是靠玩家自觉 。
早年的游戏为了防盗版,在开始游戏前都需要输入key
于是后来就有了威力加强版的key码,也就是密码本,通常随游戏附送或是干脆就印在说明书上 。每次玩游戏之前或者游戏过程中就弹窗提示玩家在密码本的第几页第几行找密码输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前编好随机决定密码的程序,随机产生密码,比起之前的固定密码而言不会一个人散出去就全线告破 。后来很多网络游戏如《传奇》、《魔力宝贝》、《WOW》的账号密保卡其实都是继承了这一形式 。尽管这样略损游戏体验,但采用这种做法的游戏非常多,特别是DOS游戏 。
网游中的密保卡 。相信很多玩家都有用了密保卡然而还是挡不住盗号骗子的经历……
但这种加密方法本质上仍是一种明文密码,一旦密码本被复制就完了 。因此反盗版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就是增加密码本的复杂度,使其难以被复制 。例如采用全彩印刷,文字颜色和底色的深度相近,这样黑白复印出来就是一坨糊根本看不清,90年代彩色复印机还是进口的,一台上万甚至几万,彩色复印的成本还是很高的 。除此之外还有的密码本要用半透明的彩卡盖在上面才能看(类似《冒险小虎队》的“特种功能解密卡”) 。
儿童推理小说《冒险小虎队》的解密卡就是盖在一片灰的隐藏文字上才能看到谜底,早期有些游戏的密保卡为了防止复制,也采用了同样的设计 。
但只要是纸就有办法复制,实在不行还可以抄下来然后复制,于是就有了更高级的密保卡:双层转盘密保卡,要转到指定的位置,看洞里露出来的文字 。1991年发行的DOS横版动作游戏《The GodFather-The Action Game》就用了这种丧心病狂的密保方法(不过这种密保卡只在大陆代理版本里见过,在美亚上看原版盒装里似乎没有,可能又是“大陆特供”道具) 。
《教父》游戏的附带双层转盘密保卡,值得一提的是这似乎是《教父》电影最早的改编游戏 。
在密码本这个思路上演进的产物其实直到PS3和NDS上的《二之国》都还存在(当然这也可能不是单纯为了防盗版而是作为游戏特色的一种,但这个特色真不是什么好创意) 。做法同样是买《二之国》游戏送书,用法是在游戏流程中,当玩家想要释放魔法的时候系统会提示玩家把随游戏附赠的那本魔法指南书翻到某一页然后输入指令 。这本书有352页,防复印肯定是可以防了,但问题是这样很不方便,PS3作为家用机连着电视,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为了翻书需要不断地抬头低头(倒是十分治疗颈椎病);另一个问题是《二之国》这个游戏不止有家用机版还有NDS版,作为掌机,玩家出门坐地铁时还要腾出一只手翻这本300多页的魔法书,也是够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