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泰和县90后乡村音乐教师创新推广竹笛 教孩子们演奏和制作( 二 )


因为不是每个家长都可以支持小孩去买一支竹笛,所以肖惠文又想到就地取材,萌生了自己做竹笛的想法。“我去山里转悠了很多次,发现这里的竹子密度比较好,加上长期没有人采摘,年份也比较好,具有制作竹笛的两个优势。”他先是尝试自己制作竹笛,后来又通过互联网联系到浙江竹笛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丁志刚,并专程利用暑假前去学习。丁志刚听说了肖惠文希望在乡村小学里大力推广竹笛教育的计划,免费为学校提供了114支竹笛。也正是因为这一百多支竹笛,才让肖惠文真正迈出了笛子教学的第一步。“我记得很清楚,去年10月22日正式在学校推广竹笛,一、二年级的孩子还是以学习音乐理论、唱歌识谱为主,三、四、五年级的则全体学习竹笛。我先让孩子们学会吹竹笛,有了兴趣之后再去学习制作。”
如今,在学校里肖惠文还有一间很小的竹笛制作工作室,里面摆满了制作竹笛的材料、工具,墙上也挂着制作好的竹笛,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制作了五六十支竹笛,“制作一支竹笛大约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
孩子们学竹笛 也是学习对身边美好事物的一种认知
即便有了100多支竹笛,在学校里全面推广竹笛教育也并非就此一帆风顺。首先,学校几百名学生,114支竹笛还是远远不够的,没办法实现每个人都有一支。只能作为公共乐器,每一个班上音乐课的时候才拿来用,下课了需归还,这样就导致学生平时没有机会去练习竹笛,教学竹笛的进度也很慢。于是,肖惠文在学校里又创造了能够“借”笛子的环境,平时下课了或者是课外活动,学生们可以来借竹笛自己去练习,“还是有很多的同学会借回去玩,我觉得这很不错,说明他们积极性还是很高,也让我觉得教孩子们学竹笛,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同时,肖惠文还从三、四、五年级的学生中,挑选出三十名孩子组成竹笛队,他们是可以每人拥有一支竹笛,天天练习。放寒假时,肖惠文通过抖音给学生们线上教授竹笛,“因为假期太长了,如果说放弃练习的话,有可能会产生厌学的现象,吹竹笛是要坚持练习的。”肖惠文也明白,孩子们吹奏乐器,其实是很难一直保持着兴趣的,“要有成果,比如有人来看表演,锻炼他们的表演欲,增加他们的见识,首先就是要多演出。”于是,前不久,他刚刚在学校里组织了首届竹笛大赛。
在教孩子们竹笛的过程中,肖惠文自己也收获不少。他很难忘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排练,学生们的纪律和状态都不是很好,让他情绪也颇为低落。孩子们看出老师不开心,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们排好队在肖惠文的宿舍楼下吹竹笛给他听,一吹就是一个星期。“就像跟我表白一样,真的是既好笑又感动。通过这个事情我觉得他们还是很喜欢竹笛,也很认可我这个教师,所以我很欣慰。”肖惠文称,教了孩子们半年多竹笛,觉得他们更自信了,更活泼了。“我认为他们学习竹笛的同时,也是在学习对身边美好事物的一种认知,这样应该能够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
肖惠文表示,他希望把竹笛队孩子们的吹奏技术不断提升,为他们打造出一些精品节目,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带着竹笛到市里、省里,乃至更大的舞台上,用自己制作的竹笛去演奏喜欢的乐曲。“我相信这一支竹笛会伴随他的一生,在小学学习竹笛的记忆,也会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给予很多的帮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