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业批得少 备课更用心( 二 )


新学年 , 对从教16年的黄流东老师来说 , 一如往常紧张有序 , 却又有些不一样 。 迎来“双减”落地后的第一个教师节 , 关于教学 , 关于老师这个身份 , 黄流东有了更多思考 。
黄流东老师是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初三年级组长 , 也是学校教学处召集人兼物理备课组组长 。 面对约10个月后的中考 , 学生和老师都铆足了劲 。 教师节的前一天 , 上午他要备课和批改作业 , “推门听课”了解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 。 大课间时 , 他要跟着学生下楼 。 “体育锻炼非常重要 , 不仅仅是为体育中考 ,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 ”黄流东说 。
从教16年 , 黄流东认为自己最大的变化 , 就是慢慢地把教育从“职业”变成了“事业” 。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 急不得 。 学生的转变 , 有时也是漫长的过程 , 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 。 ”黄流东说 , 作为老师 , 能被学生记住很多年 , 就是最大的幸福 。 有一年 , 他在批改作业时 , 意外得知那天是一位学生的生日 , 于是他在这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了“生日快乐”几个字 , 还画了一个笑脸 。 几年后 , 那名学生把当年作业本上的生日祝福拿出来给他看 。 原来 , 孩子把那页纸撕了下来 , 一直珍藏着 。 黄老师说:“那种被学生认同的感觉真好 。 ”
在“双减”落地后的第一个教师节谈“双减” , 黄流东认为要做到实现“三个转变”和“一个利用” 。 “三个转变”即备课实现从“备教”到“备学”的转变;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角色要从教授者转变为学习场景的创建者、学习任务的规划者、学习问题的设计者、学生学习动力的呵护者 。 “一个利用”即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学情数据来设计课堂学习活动 ,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效率 。
“双减”落地的第一个学期 , 老师们的工作都发生了一些转变 。 “老师要吃透和落实好政策 , 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 同时 , 我也希望能落实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 。 ”黄流东说 。
家校同频共振相向而行
一起为孩子成长打好根基
“双减”政策在广州落地以后 , 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就“动”了起来 。 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 简树恩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
简树恩告诉采访人员 , 学校继续深化集体备课模式 , “分年级推行导师责任制 , 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指导员 , 将青年教师安排为组长 , 以此相互促进 , 整体成长 。 ”在具体做法上 , 年级组首先做好整个学期的课时安排计划 , 对每一位老师负责的具体单元或课时做好分工 , 经过集体备课后形成教学设计定稿、课件、作业等 , 年级统一使用、施教 , 最大程度保证教学质量 。
此外 , 学校还在课堂教学上提出“板书引领课堂”的实施思路 。 “教师通过板书设计落实关键知识点和重难点的把握 , 然后根据教学流程中板书的顺序编号 , 指引教学流程 , 教师有了这样的支持 , 基本都能上好一节课 。 ”简树恩说 。
在“5+2”课后服务实施后 , 老师们的工作更忙了 , 他们要组织学生用午餐、阅读、午休、放学后做作业等 。 除了统筹安排教师力量 , 学校也引入优质合适的校外机构开展个性化课程 , “目前一共有300多个一年级新生有个性化需求 , 他们来自于不同班级 , 仅是分组、带队、与机构协调等工作就已纷繁复杂 。 ”简树恩说 , “双减”之下 , 他期盼政府部门能给予学校更多的资源支撑 , 也希望家长多一点理解 , 多一点沟通 , 家校关系的和谐、默契 ,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频共振、相向而行 , 才能给下一代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