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双减”下,文艺进校园不妨再“进”一步( 二 )
在推进文艺进校园系列活动过程中 , 一些院团和学校也在思考往深里走 。 比如 , 湖北省在开展“戏曲进校园”过程中 , 要求剧院与学校结成联盟 , 讲与演相结合 , 名师名角儿进课堂 , 戏曲知识进教材 , 各方联动 , 形成长效机制 。 在武汉市长春街小学 , “我喜欢唱青衣”“我喜欢唱花旦”“我喜欢唱武生”“我喜欢唱花脸”……孩子们已经从看戏发展到了唱戏 , 娃娃唱戏娃娃看 , 唱得好演得好的孩子受到追捧 。 在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 , 孩子们跳起戏曲广播体操 , 显得自信阳光 , 他们的排练室中 , 总有孩子陶醉在戏曲动作中 。 而在武汉理工大学 , 京剧、汉剧已经成为热门选修课 , 需要提前抢课 。 长远看 , 这样的深度联盟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沃土 , 一些孩子从兴趣爱好到走向专业舞台 , 为戏曲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多的孩子则在这样的活动中认识了戏曲 , 爱上了戏曲 , 小戏迷越来越多 。
文艺进校园把文艺像种子一样种在孩子们的心里 , 将来会生根发芽 , 开花结果 。 因此 , 在探索文艺进校园再“进”一步的过程中 , 还需要更加系统、有力的举措 。 一方面 , “双减”把孩子们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 , 有了更多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文艺活动 。 文艺进校园往深里走 , 不仅要继续推进剧院、学校联盟 , 讲演结合 , 还要通过具体抓手扎根、落地 。 在学校成立相关社团、开设兴趣班 , 邀请名家名师结对或常驻指导 , 推动文艺知识进课堂、进教材 , 开设相关选修课甚至必修课 , 在校园中形成文艺百花齐放、孩子们各展所长的良好氛围 , 但同时也应避免文艺活动由兴趣变成负担 。 另一方面 , 出校园也是一种进校园 , 要充分用好专业院团、学校艺术教师、民营院团和民间人才等不同队伍 , 建立培训基地、体验基地 , 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在文艺中“玩”的机会 。 如东莞观音山开展的“开学第一课”活动中 , 中小学生走出校园 , 走进大自然 , 走进博物馆 , 体验非遗文化 , 在欢声笑语中有所学、有所得 , 值得提倡 。 当然 , 无论是哪一种具体举措 , 重要的都在于落地和坚持 , 将多年来各类文艺形式进校园积累的宝贵经验推广开 , 落到实处 。
培根铸魂:守住阵地 , 用良币驱逐劣币
一段时间以来 , 相关部门相继重拳出击整治不良“饭圈”文化 , 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 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进行矫正 。
近年来 , “饭圈”野蛮扩张 , 影响甚广 , 网络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将部分未成年人卷入其中 。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 , 无论是执着于打榜追星 , 还是沉迷于游戏 , 一旦过度 , 都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 甚至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 相关部门的组合拳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培根铸魂的重要阵地 , 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 文艺进校园 , 文艺精品进校园正是用良币驱逐劣币的重要举措 , 也是在用实际行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推动文艺进校园再“进”一步 , 必须保证内容的高质量 , 即文艺作品的高质量 。 文艺作品要在符合学生接受程度的范围内 , 优先考虑文艺经典和文艺精品 。 文艺精品 , 精在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经典 , 经典在其传递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观 。 不同文艺类型有其独特的魅力 , 仅以戏曲为例 , 它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 , 融合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艺术精华 , 充分展现中华美学风范 , 弘扬中国道德故事和家国情怀 , 引人向真、向善、向美 , 传承中国精神 。 戏曲中所蕴含的忠孝、爱国、礼义、廉耻、仁爱等文化要素 , 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 戏曲进校园 , 为学生们架起文化上联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 让学生自觉地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撑 。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