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追寻课堂教学的原本意义

追溯过往二十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 成效不容置疑 , 成就蔚为壮观 。 然而如果仅仅聚焦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现象 , 却颇具意味深长的警示意义 , 这就是:在许多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意义误读、价值迷失、规律走样和操作不当等问题 。 深究之 , 原因之一在于 , 对新理念的激进追逐和对新口号的盲目推崇 , 致使许多教师把新理念和新口号奉为圭臬 , 而忽视了其内涵 , 以致遗忘了课堂教学的原本意义、根本宗旨和基本规律 。 这让我们不禁追问:我们是不是已经走得太远 , 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甚至忘记了从哪里出发?
曾有一项专门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观念状况的调查显示 , 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概念的理解基本停留或局限于“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等层面 , 对教学基本规律或原则的理解大多片面地认为“让学生走上课堂的前台”“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 。 当然这并不是对教师素养的质疑与非议 , 我们宁愿认为这是教师的思维习惯和职业文化使然 。 毕竟 , 教师更为重视的往往是思考和研究类似“究竟如何上好一节课”这样更为实用的、操作性强的关于“落脚点”的问题 , 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无暇以至没有自觉意识去思考“究竟什么是课堂教学”这样更为根本的、概念性的关于“出发点”的问题 。
通常 , 某一事物的概念蕴含事物本身的意义、功能、价值以及内在规律 。 与此同时 , 概念也是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 。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 , 深刻精准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原本意义 , 不仅是教学论的首要问题 , 也是导引教师认识和实施课堂教学的实践支点 , 是确保教师塑造落实立德树人的高品质课堂的理论前提 。
我们究竟该如何追寻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的教育活动的原本意义呢?
首先 , 课堂教学是一个活动系统 。 在课堂教学中包含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内容(即人类优秀文化)这三个基本的要素 , 而这三个基本要素并不是静态孤立的存在 。 其中 ,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活动的中介 , 即:教师依托教学内容实施“教”的活动 , 学生依托教学内容展开“学”的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内在统一 , “教”与“学”彼此呼应 , 相辅相成 。 教学过程是“以学定教”与“以教导学”的动态统一 。 概而言之 , 课堂教学应是以人类优秀文化为中介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 。 这就意味着 , 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基本要素之间通过交互作用形成一个活动系统 , 这三个要素内在互相关联、缺一不可 。 如果忽略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及其功能 , 或者割裂和曲解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 都不是具有本真意义的课堂教学 。
其次 ,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育文化 。 文化应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文以化之”的动态过程与“化之为文”的静态成果的辩证统一 。 文化也是“化人”与“人化”的内在统一 。 教育是基于传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而展开的“为人”与“人为”的高尚实践活动 , 教育无疑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 。 立足这一意义并基于“课堂教学是一个活动系统”审视 , 课堂教学既然是作为师生以人类优秀文化为中介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 , 自然也就应该是一种“化人”和“人化”的文化 , 是师生同享人类优秀文化从而使学生获得生命成长的一种动态创生的教育文化 。
当我们立足“系统”和“文化”的概念基点追寻课堂教学的原本意义 , 至少可以从课堂教学的宗旨定位上获得更为清朗的实践启示 , 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宗旨是育人 。 事实上 , 课堂教学必然有人类优秀文化所蕴含的真善美对学生生命的启迪、鼓舞与浸润 , 必然有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生命的关怀、感召与示范 , 也必然有学生自身主体生命的充分激活与完美释放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课堂教学系统中三个要素的交互作用构成了课堂教学内在的文化创生逻辑 , 而这个逻辑无疑也是课堂教学的育人逻辑 。 即:课堂教学依托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教师的育人功能以及学生的主体功能三个要素整体相互协调作用 , 最终实现学生健康成长 。 这也诚如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的光辉论断:“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 , 也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 ”无视教育属性的课堂无异于空中楼阁;放弃育人立场的教学岂不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正因为如此 , 育人应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与命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