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云学习”风靡 教授成知识网红不稀奇

如果你经常上网冲浪 , 应该对“B站大学生”这个名称不陌生 , 这是在B站上寻找课程教学视频来自学、备考的群体的自称 。 有人为备战期末 , 寻找高数线代课程;也有人为了英语考级 , 寻找四六级视频;还有人想系统学习修图 , 便会寻找PS教学课程……虽然需求各异 , 但大家都是为学习而来 , 相聚在此 。 数据显示 , 目前有1.13亿用户在B站学习 , 接近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的三倍 , 充分反映了当下“云学习”的风靡 。
几年前 , MOOC(慕课)平台出现时就引起了人们对网络课程的广泛关注 。 早期的开放式网络课程主要依靠高校组织老师系统地策划、录制课程 。 随着平台课数量及覆盖科目不断增多 , 视频课程成为了有自学需求的人的重要学习资源 。
【寻找|“云学习”风靡 教授成知识网红不稀奇】彼时的视频课程创作主体仍为高校 , 或者说是高校优势学科的学院 , 其推出的“国家精品课程”等课程安排更贴近高校教学 , 有较高的质量保障 , 但在教学模式、课程开设上仍受到一定限制 , 不能充分满足学习者的各类需求 。
不同于MOOC(慕课)平台 , 当下其他视频平台以及平台用户都更偏好个人创作者的知识内容输出 , 这些视频课程和互联网环境结合得更加紧密 , 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更加自由、频繁 。 打开一个视频 , 弹幕立刻飘过五颜六色的“老师好” , 老师在内容间穿插个小幽默 , 弹幕也会默契地回应 , 课堂氛围随和欢乐 。 当老师不小心犯了小错误 , 也会有人及时指出 , 弹幕评论里还有热心同学解惑 , 老师也有可能出现在评论区 , 和同学们交流探讨一下 。
这样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中较难见到 , 而依托互联网平台搭建的课堂则打破了师生交流的障碍 , 老师得到了更多及时的反馈 , 也更加有利于调整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 。 除此之外 , 老师虽与自己的“云学生”素未谋面 , 却能从学生身上获得真切的职业价值实现感 。 山东财经大学副教授宋浩已拥有百万粉丝 , 多个课程系列视频播放量超千万 , 评论区和弹幕中总能看到学生们感谢的话 。 通过和学生的互动 , 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在影响着很多学生 , 能够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 。
当然 , 也有很多教授另辟蹊径 , 不讲具体的课程 , 而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借题发挥” , 为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网友们科普 。 在B站上 , 这类属于泛知识的内容也可以在知识区找到 , 视频短则三五分钟 , 长则达二三十分钟 , 形式多样、主题内容丰富 。 不管是科学科普、人文社科 , 还是设计实践、技能培训 , 我们都可以快速精准找到相关课程 。 比如一位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师 , 自制了一百多个视频课程 , 包括了PS、Excel、PPT等热门软件教程 。 这些大学教师或者教授 , 既有学历资质 , 又充满个人特色 , 或幽默风趣可爱 , 或一本正经干货十足 , 没有理由不受欢迎和信任 。
不难发现 , 曾经为娱乐休闲而生的视频平台 , 如今涌入了众多深受网友喜爱的教授级UP主 。 究其原因 , 是供求关系在发挥作用 。 年轻一代对知识学习充满渴求 , 对课程、科普视频的需求在不断增长 , 而高校教授又正好是这类资源的最佳供给方 , 他们加入网络课堂 , 打破了知识的围墙 , 使专业知识传播走出了传统大学的围墙 。 学习者与教师们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激励 , 更使得知识输出型视频迸发出无限生机活力 。 正如评论里有学生感叹 , 原来上网也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冲浪 。 视频平台和教授UP主们共同创造了这片海洋 ,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其对推动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民终身学习新常态的巨大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