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在校本课程中雕琢“璞玉学子”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 , 一是为了学校 , 二是在学校中 , 三是基于学校 。 而对于江苏省徐州市玉潭实验学校来说 , 它的校本教材除了具备这3点 , 还将学生的精品之作放入了教材 。 翻开教材 , 被选中作品的学生看到的是赞赏和鼓励 , 学习教材的学生看到的是借鉴和鞭策 。 这样的校本教材 , 显然已远远超过展示学校特色教学成果的意义 。
让文化成为儿童生长的甘泉
学生的作品何以走进校本教材?这源自玉潭实验学校的学校文化——琢玉文化 。 这所始建于1950年的学校 , 坐落在素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国家5A级景区龟山汉墓西侧 , 南邻徐州博物馆 , 植根汉文化的沃土 , 自创建之日起 , 便秉承“琢璞成玉”的教育哲学 , 以丰富多彩的“琢玉”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以学教共生的“琢磨·洗润”教师文化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 致力于“让每个儿童成为行走的美玉” 。 如今 , 玉潭实验学校已成为徐州市鼓楼区重点发展学校 , 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教科研基地、徐州市融合教育示范校、徐州市珠心算实验学校、徐州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
走进温润如玉的玉潭实验校园 , 中华玉文化随处可见:有琢玉石塑、玉润德馨墙、玉汝长廊、砺德体验坊、文心篆刻室、玉成体验馆……学校将“琢玉”教育理念形象化地根植于物态景观中 , 打造出一张集儿童性、教育性、艺术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文化名片 。
让课程成为儿童驰骋的跑道
除了校园环境这张名片 , 玉潭实验学校的王牌名片当数丰富多彩的“琢玉”校本课程 。 该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课程基础上 , 基于“琢璞成玉”办学理念和“以玉润德、人人成玉”课程理念 , 由全体教师共同研发的 。
为有效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 , “琢玉”校本课程在不断琢磨洗润中提炼出“崇德、善智、健体、尚美、艺劳”五大系列 , 拓展为40余门课程 , 圭璧纷呈 , 硕果累累:
泥塑、摄影、化妆、节气、种植等课程 , 教会了学生心灵手巧 , 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足球、篮球、跆拳道、太极拳等课程 , 锻炼了学生强健体魄 , 磨砺了学生毅勇精神;数学、快乐英语、乐高、创客、电脑、象棋等课程 , 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 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汉服汉礼、成长礼仪、茶道等课程 , 润养了学生文明守礼 , 涵育了学生温文尔雅的气质 。
值得一提的是 , 玉潭实验学校给很多小学提供了思政课教学可参考借鉴的范本 。 在小学阶段 , 思政课是道德与法治课程 。 于是 , 学校启动了省级项目“琢璞成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基地建设” , 该项目被鼓楼区教育部门作为“区重点支持项目”重点关注和建设 , 同时 , 学校先后与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博物馆、汉文化景区、龟山汉墓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 带领学生开展综合性研究与学习 。 高校专家、省市教研机构专业人员等共建单位的专业人士、“能人”(专家学者、民间艺人、优秀学生家长)等也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社会师资资源……
基于道德与法治国家课程目标以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 玉潭实验学校秉承“琢璞成玉”教育哲学 , 确定了校本课程目标:培养具备“仁爱、信义、智慧、勇健、雅洁”品质的新时代少年 。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 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 , 还分别开设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 ,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 , 以学科综合渗透为辅 , 打造多元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基地平台 , 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 从而实现课程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