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珠心算”是实实在在的数学计算,列入学科培训被“减”没商量

近日,北京市丰台区一个网友说,孩子在某培训班学珠心算,但“双减”政策后,被教委列入学科类培训禁止再开班。可是在其他区,珠心算却并不属于学科类培训。孩子现在学珠心算只好跨区上课,增加了路程时间,很不方便,于是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询问此事。
“双减政策”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在这里,学科类培训是指以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考试学科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珠算是指以算盘为工具,实施加、减、乘、除、开方等运算;珠心算则是指以算盘为依托,让学生先在算盘上运用珠算规律及口诀进行运算,在熟练操作算盘的基础上,再运用想象将算盘“移置”到大脑中,在大脑里建立“虚盘”——虚拟的算盘,即将算盘的盘式、档次及算珠的浮动变化“描绘”到脑子里,在大脑中“建立”算盘影像,辅以口诀进行计算,简单地说,珠心算就是在脑子里打算盘。
由此不难看出,珠心算是一种以提高运算速度为目的运算方法(或说是技巧),这是实实在在的数学学科内容,被列入学科类培训是毋庸争辩的。
当下,在不同地方,珠心算之所以“待遇”不同,是“双减”政策初施,个别地方尚未出台细则进行界定,有些培训机构在打擦边球而已。
学科|“珠心算”是实实在在的数学计算,列入学科培训被“减”没商量
文章插图
有网友或问,珠心算既然是一种能提高运算速度的运算方式和方法,为何没有纳入学生的数学教材?
应该说,珠心算如果学会,学好,的确可以提高运算速度。而且这个速度快不是一般地快,而是可以用“惊人”来形容。过去有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往往只要听到题目报数,或自己看到计算题目,答数即能脱口而出,快而准确。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珠心算不是一种“原理运算”,而是借助算盘工具的“技巧运算”。它是以算盘为依托,将通常算法中的0到9十个数字,运用一定规则,转换成了0、1、5三个符号,通过口诀,在算盘上直接“拔出”结果。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珠心算,并非是孩子自己在“真正运算”,不过是借助算盘工具,直接“看到”了算盘上显现出的“符号”,这也是其为什么“算得快、算得准”的根本原因。
但是,数学学习不仅是单纯的数字计算,更是要发展数学逻辑思维。要想孩子学好数学,学会计算是基础中的基础,但这个基础,应当是建立在“原理计算”之上的,即我们通常说的要让孩子“知其然”,更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唯有“知其所以然”,孩子后续的数学学习才会步步为营,稳步推进,螺旋上升。
对小学生来说,算得又对又快固然好,但只要掌握了运算原理,能够会算、算对,快一点,慢一点,并不影响其后续的数学学习。
即便珠心算能够提高运算速度,让学生算得又对又快,其学习也应该在理解、掌握了一定 “原理运算”基础上进行,否则,孩子即便掌握了其运算技巧,也不过是只知其表而不明其理,虽然结果正确,但却并不明白这个结果是如何来的,这就如同给计算机(器)辅入一定程序就出结果一样,也就是孩子充其量算个“肉体计算机(器)”,只能做个“算数专家”,却不一定就能学好数学。
另一方面,珠心算作为一种高级运算技巧,并非是大众化的、适合所有人。
虽然不少孩子通过一定训练后,也确实能掌握部分技巧,在一定范围内的数字计算上,能够迅速直接地看见“结果”,但毕竟,真正要娴熟地运用这种技巧,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程度,则是需要孩子通过想象把实体算盘“置入”脑中,在脑中实现“思维拔珠”才行,而这种“具象化”思维并非每个人都善长。换句话来说,脑中“虚盘”计算这种高级运算技巧,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并非是通过训练,人人都能掌握的。否则的话,作为一种运算方法,运算快、结果准,早就被世界各国入教材,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了。而现在,虽然世界不少国家“流行”珠心算、特别是少儿珠心算培训,而且被某些培培机构宣传神乎其神,越早越好,甚至要从胎教开始。但多少年来,珠心算始终没有走入学校,走进教材,成为大众化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其原因不言而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