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双减”政策之下,聊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探索转型
文/图 本报采访人员 刘敏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新政落地后,难免会有阵痛期。
“双减”政策对教育培训行业的冲击比较大。有的培训机构,因为关门“跑路”,让家长遭遇了退费难题。但也有部分培训机构已经开始着手转型事宜。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城区的校外培训机构中,学科类的占三分之二左右,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
文章插图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科类培训机构大门紧闭。
一个尴尬
培训机构突然关门 家长退费成难题
半个多月以来,市民李先生因为孩子补习班的退费事宜,打过无数电话,咨询了多个相关部门。现在事情仍陷在僵局中。
原来,李先生在水城中街一家培训机构给孩子报了作文培训班,9月份培训机构突然关门,家长群也被强制解散。现在,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联系不上,退费成了难题。
“4月份,我续交了两年的借书费150元,没想到现在联系不到人了。”李先生说,之前,他还交纳了2500元的课时费,秋季的课程都还没上。
9月中旬,这家培训机构关门了。为了维权,40多位家长建立了一个群,一起讨论退费的问题。
在群里,有家长反映已接到培训机构老师的电话,他们被告知可以给孩子上8次网课,然后退360元。
对培训机构的退费标准,家长们不能接受。
“我交了2360元钱,48次课才上了10余次。”该家长明确表示,不接受网课,要求按课时退款。
网名“再美的梦终会醒”的家长解释说,2360元包括春季、暑假和秋季的课程,她家两个孩子都只上完了春季的课程,应该退费共计3000余元。对于培训机构的退费标准,她也无法接受。
李先生告诉采访人员,家长群里的人,有的收到了几百元的退款,有的因为无法接受培训机构的退费标准,一分钱也没拿到。
现在,他们联系不到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通知退费的老师也不再接电话。
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下,走法律诉讼程序是能达到正当诉求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李先生表示,走法律途径也是一条比较耗费精力的路。
一个选择
面对“双减”的冲击 一个行业正面临转型
王阳(化名)是聊城城区一所培训机构的老板,该培训机构在城区有三四个培训点。从事这一行业多年,王阳对聊城的教培市场非常了解,也清楚培训机构的软肋在哪儿。
所以,为了抵御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王阳对公司财务有这样一个要求:收取的课时费,除了正常支出和发放老师的工资外,不能用于其他支出。
王阳直言,“双减”政策落地,退费是培训机构直接面对的问题。“多数培训机构是预收费,在扩大规模、装修等方面,投入的资金都比较大。”王阳说,所以,当面对“双减”的冲击时,很多培训机构无力应对,无法及时退还预收的费用。
而为了避免产生纠纷,王阳已于8月中旬就安排工作人员完成了给家长的退费工作。
“今年暑假,20天的课仅上了一半就因为疫情停课了,剩余课程的费用需退还。我们的收费标准是,补习班一期为20天,收费2000多元。”王阳说,退费工作一天的时间基本完成,退费总额在100万元左右。
安排退费工作的同时,王阳也在考察新项目,考虑转型的问题。“我们的生源中,高中生占六成,其中,初中升高中衔接班是刚需。”王阳说,初中生占35%,小学生很少。
王阳表示,在城区,上兴趣班、托管班的小学生比较多。除了英语,参加学科类补习的小学生几乎没有。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培训机构|考研复试这样准备,容易得到导师青睐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公司|成人学历培训机构虎硕教育停止营业:运营压力大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