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双减”政策之下,聊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探索转型( 二 )


“小学生大多参与的是作业托管班。”王阳说,面对小学生,聊城的培训机构是以英语和艺术特长为主。
对初中生来说,校外培训机构大都是学科类培训。王阳认为,培训机构转型有难度,一些小型的辅导班,直接面临倒闭。
王阳考虑过转型为体育类的培训,但用了一周时间也没找到合适的场地。他感觉书法培训市场很有前景,就与济南的一家书法培训机构进行了对接。
花园路某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许明(化名)坦言,城区的培训机构中,学科类的占三分之二左右,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
一个现实
着手调整培训方向 转型才有出路
“双减”政策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而在此之前,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是校外培训的主要时段。
“现在,学科类培训时间被控制得很严格,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能晚于20时30分,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能晚于21时。”许明表示,目前,只有周一至周五的规定时间段可以进行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的空间被大大压缩。
许明说,他从2008年开始做教育培训,当年没发一张传单,仅在楼下摆一张桌子,标注培训班招生字样,就招了300多个学生。
“那时候,培训费不高,高中每月360元,初中每月300元。”在许明印象中,当时,位于花园南路的聊城公园,就相当于一个家教小市场。而最近六七年,聊城的教育培训行业越来越火。
如今,“双减”政策落地,大多培训机构不得不转型,去寻找新的出路。
“‘双减’政策出台后,培训机构的微信群里不断有转让空调、桌椅板凳的信息。”许明表示,新政之下,有些培训机构注定要关门。
聊城市教体局一项公开的数据显示,通过专项整治、“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年度检查,我市关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724家,整顿违规办学机构802家。
在为期5个月的专项治理行动中,学科类培训、虚假广告等属于治理重点。相关部门对培训机构存在的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等问题实施联合惩戒,采取关停、罚款、停业整顿、列入“黑名单”等手段倒逼校外培训市场良性发育。
因此,对校外培训机构而言,转型是必要的,也是大势所趋。
“周末,我们计划做家庭教育,这与‘双减’政策的要求也契合。”许明说,转型的路上,他想把重点放在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考研考证、公务员考试等方面,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领域拓展。
文/图:采访人员 刘敏
编辑:马永伟
校对:刘志强
审核:刘庆功
培训机构|“双减”政策之下,聊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探索转型
文章插图
培训机构|“双减”政策之下,聊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探索转型】点它,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