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逃离或死扛:被撕裂的1000万教培人( 二 )


最初 , 许许和同事都没有意识到“双减”政策的严厉 , 以为和过去倡导的“减负”没什么区别 , 领导也信誓旦旦 , 安抚他们不裁员 。
直到第二波更大面积的裁员来临时 , 同事们才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 , “英雄末路的感觉你懂吗?!”许许叹气 。
“双减”政策发布后 , 基于“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的规定 , 许许所在的培训机构也调整了上课时间 , 所有的课程都被安排在了周一到周五放学后的时间 。
“学生数量相比往年减少了至少一半” , 许许告诉《财经故事荟》 , “去年的这个时候 , 大家应该忙着准备寒假和明年春季的课程了 , 但是现在没人去提这个事情” 。
看着身边同事一个个离去 , 许许庆幸之余 , 更多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 “我是想要一直干这一行的 , 但现在似乎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 , 就先苟活着吧 。 ”
教培行业大势已去 , 但想要留下的不止许许一人 。 根据智联招聘平台数据显示 , 7月 , 教培求职人员中 , 超过六成依然期望能够从事教培行业 , 相比于3月的57.7%不降反增 。
他们当中 , 有人出于热爱想要继续坚持 , 有人迫于行业壁垒无奈死守 , 而有人则是对于教培机构转型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充满信心 。
跨界入职半年被裁员 , 前同事组团求职杜欣 33岁 某头部教培机构前行政主管杜欣压根没想到 , 自己刚入职教培行业六个月 , 就被迫成为了“下岗员工” 。
她原本在某互联网大厂工作 , 最近两年 , 互联网行业遭遇严监管 , 但教培行业却风生水起 , 2020年 , 仅8家在线教育的企业融资额 , 就超过了120亿美金 。
杜欣很是心动 , “我也想抓住这个风口 , 坐一坐时代的电梯 。 ”
“选择这个行业之前 , 我也做了一些了解 , 毕业于清北名校的应届生在这里有望拿到六十万的年薪;普通的课程销售也可以轻轻松松月入过万;甚至早些年入职的司机 , 都已经在北京买了大平层 。 ”
迫不及待的杜欣 , 在今年一月份 , 离开互联网大厂 , 加入了一家头部教培机构 。
但好景不长 , 入职仅六个月 , 她就被迫离职了 。
其实在入职三个半月后 , 杜欣就敏锐地感觉到风暴将至 , 政府加强了对于教培机构虚假宣传的打击力度 , 向多家头部机构开出顶格罚款 。
但是杜欣没想到的是 , 天变得这么快 , “最开始 , 行业人士都以为‘双减’政策会有缓冲期 , 不会这么快全量落地 。 ”
杜欣所在的行政部 , 属于职能部门 , 是第一波被裁员的 , 此外 , 公关部门、市场部门、销售部门岗 , 以及新进的年轻教师 , 也是裁员重灾区 。
而一些具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高管 , 他们算是公司的“资产” , 是“老板的底线 , 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被辞退的” 。
“有些高管甚至想要牺牲自己 , 保住下面的员工 , 但也没保住 , ”杜欣叹了口气 。
已经在职场披荆斩棘十年的杜欣 , 对于这次离职 , 没有过多焦虑和不安 , 她买了张回老家的车票 , 给自己放了个假 。
在老家呆了十几天 , 杜欣一刷朋友圈 , 发现和自己一起被辞的前同事 , 竟然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
“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 ”杜欣笑了笑 , “我通过朋友圈投出了二十八份简历 , 面了五六个之后 , 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 ”
除了工作能力带来的底气 , 同事们之间也在相互帮助 。
杜欣的前领导在自己工作还没有着落的时候 , 主动帮她做求职方案;刚入职新公司那阵 , 杜欣也经常在感到不安的时候 , 去前工作群里寻求安慰;她也主动帮一些刚工作不久的前同事介绍机会 , “有些平时毫无交集的同事此时也成为了彼此信赖的战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