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武汉黄陂长轩岭小学:把“乡愁”种在孩子心中( 二 )


黄陂曾经是农业大区 , 在传统农业背景下形成了深厚的农耕文化 。 历史上走南闯北做手艺和创业的人也多 , 俗称“九佬十八匠” , 他们遍布全国各地 , 这又使得黄陂的农耕文化多了许多特色 , 形成独有的乡土文化 。 刘旭芳介绍 , 学校结合黄陂厚重的乡土文化 , 选取优秀的、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劳动教育 , 让孩子们记住乡愁 , 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 该向哪里去 。
当地的“石门豆腐”很有名气 , 学校特意购置石磨和黄豆 , 指导学生用传统方法动手制作豆浆和豆腐 。 在老师的鼓励下 , 有的学生自觉地去了解和学习打糍粑、做豆丝、炸麻花 , 记住了家乡的味道 。
长轩岭小学数十名师生集体创作的一幅6米多长的剪纸作品尤为引人注目 , 这也是该校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的作品之一 。
走进长轩岭小学 , 采访人员看到 , 学校见缝插针 , 在教学楼的楼道、走廊等处设计了一个个展区 , 大量富有乡土特色的学生作品得以展示 , 成为学校一道道夺目的风景线 。 学校在美术课和劳动课中引入黄陂的雕花剪纸、戏剧脸谱、水墨画等民间艺术 , 指导学生动手创作 。 武汉文华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已经跟长轩岭小学合作了1年多 , 刘旭芳介绍:“这些大学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 , 他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学习和创作 , 在他们的努力下 , 一些民间艺术在学校得以传承 。 我们将学生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 装点校园 , 也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热爱 。 ”
据悉 , 今年暑期 , 长轩岭小学将利用原十棵松小学的校舍 , 建设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 , 把已经收集到的相关农具、民间手工艺作品等收入博物馆 , 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可供学生劳动实践和接受劳动教育的特色天地 。 刘旭芳说 , 她来自农村 , 对农村生活很熟悉 , 也很有感情 , “黄陂的乡土文化是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积淀下来的 , 是珍贵的遗产 , 开展劳动教育当然要将它传承下去 , 这样才能让学生记住乡愁 。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采访人员 程墨 特约通讯员 陈塬乐 王力军)
作者:程墨 陈塬乐 王力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