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三学期制”来了!夏季学期,高校和学生都在做什么?( 二 )


广西大学也曾提到实施“三学期制”的目的:
(一)长短学期结合 ,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一个学年度设置三个学期 , 分别为秋季长学期、春季长学期、夏季短学期 。 将长学期的稳定性、连续性与短学期的灵活性、自主性相结合 , 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课程体系 , 给学生以更加弹性的学习空间 。 为方便学生尽早进入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 进行教学实习、就业实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等 , 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 提高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能力 。
(二)科学定位长短学期功能 , 提高学习效能
把“三学期制”中的短学期单独管理 , 长短学期分阶段分类型开展教学工作 , 短学期主要开设重修课程、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课程设计、实验实习、实践课程、本硕贯通课程等 。 在短学期开设重修课程 , 解决重修生因课程冲突无法跟班听课 , 给他们提供集中精力重修课程的条件;其他课程放在短学期 , 既有利于长学期集中精力学习专业核心课程 , 又有利于在短学期集中学习其他课程和实习等 。
此外 , 新京报2016年采访了时任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卢春龙 。 卢春龙认为 , 这种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长学期制 , 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 “学生课程学时多、自主时间少 , 被教师拉着走 , 可选择的跨学科专业课程微乎其微 。 ”
而对教师而言 , 授课时间过长、课程节奏慢 , 很难有整块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进修或集中进行科研工作 , 不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教学能力提升和学术交流 。
卢春龙说 , 相对而言 , 学生在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 , “三学期制”可以更自主地安排课业学习的时间 , 教师也可以灵活安排教学时间 , 延展自主研究空间 。
高校“三学期制”面临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当然 , “三学期制”改革也并非没有遇到问题 。 卢春龙表示 , 他们也考虑到三学期在实施过程中将会面临的问题 。 “首先就是规范化运行与不饱和运行的平衡问题 。 ”他说 , 夏季学期开课数量与选课人数约为春秋季学期的三分之一 , 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 。
另外 , 三学期改革将会改变教职工的工作惯性 , 尽管全年教学周次总数不变 , 但是增加了两个暑期工作周 , “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夏季需要上班 , 要克服天气炎热、春夏季学期连续作战的困难 。 ”卢春龙说 , 还存在培养方案修订、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组织管理等问题 , “总之 , 还是需要持续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措施为“三学期制”的推行提供保障 。 ”
此外 , 据新京报报道 , 有学生认为 , 夏季学期其实和正常学期差异很大 , “夏季学期时间只有4周半 , 最多也就能选一两门课 , 带给我的作用其实没有多大 。 ”
这名学生说 , 一门课程如果在正常学期上 , 消化和练习的时间空间都比较充分 , 但夏季学期是今天上完明天继续上 , “知识都堆在一起 , 没有消化和练习的空间 。 ”
对此 , 高校的“三学期制”改革对策要注意:
设置改革过渡期
缩短的教学时间以及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 , 都是一种挑战 。
如果教师没有能够从根本上理解“三学期制”的意义所在 , 仅仅是机械地压缩学时 , 而不根据需求重新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方式 , 那么只会造成教师疲于完成大纲的教学任务 , 而学生则跟不上进度 。
对于学生而言 , 学校也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 而非只是“赶鸭子上架”式地提出强制要求 。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 , 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快速适应“三学期制”带来的改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