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三学期制”来了!夏季学期,高校和学生都在做什么?( 三 )


因此 , 在学期制改革过程中 , 高校应提供充足的过渡适应期 ,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理论认知培养:重点不在于教学时间的改变 , 而在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 , 实现教学效率的改进 。
同时 , 决策层和管理层需要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 , 首先取得他们对学期制改革目标的认同 , 再加强对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与方法的培养 。
实施系统工程
学期制改革并不是只要改变学期时长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 而是需要有完善的学分课程制度 , 并且相应地改变课程设置、师生互动模式、教学计划等内容 。
除了管理层的推进 , 自下而上的参与也至关重要:由师生自发组织起来 , 反映目前学期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们的诉求 , 往往比决策者直截了当地做决定要更加真实地贴近师生的学习和科研需求 , 也会减少政策落地的内部阻力 。
除此之外 , 后勤保障、实验室资源、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对接等建设短学期所需要的资源准备 , 也均要纳入系统性的统筹规划之中 。
因地制宜调整课程
学期制改革的关键不在于切割学年的形式 , 而在于真正响应师生需求 , 开设出有价值的课程 。
一些基础课程可能需要大量知识传授 , 而研究型课程和实验型课程也各有教学上的侧重点 。 对于不同学科、不同课程而言 , 其与短学期的适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
因此 , 高校需要针对不同课程的内在逻辑来把握教学周期 , 改进教学方式 , 以满足不同科目的需要 , 最大程度地整合教学资源 , 实现学生和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获益的最大化 。
来源:麦可思研究综合整理自各高校网站、中新网、21世纪经济报道、一读EDU(ID:yidu_edu)、新京报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