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教育非得通过课外活动?知识更迭,怎样的“土壤”能让创新人才更高产( 三 )
前沿成果如何贯穿在基本理论教学中?
人天生对新事物情有独钟,前沿新知更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而科学素养的培育是创新意识觉醒的前提。课堂也因此需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前沿科技接轨。
在理工科教学中,如何将学科前沿成果和科技前沿知识贯穿于基本理论教学过程,是教学难点。
以《概率统计》课程为例,当下数学理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领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正因此,课堂上有意识地将相关信息、知识、成果等融入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概率论的时候,列举一些关于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实现预测的案例,如“预测用户是否会购买某种商品” “预测互联网上的电影评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等。将教学内容与科技前沿接轨,不仅拓展了课堂教学,更激发了学生对科技前沿领域的求知欲和创新动力。
举例来说,在垃圾邮件的过滤中,现在常常采用贝叶斯过滤器,举个例子简单说明一下该过滤器原理中的概率理论。首先提供一组正常邮件,一组垃圾邮件,然后提取其中的每个词、并计算每个词在两组邮件中出现的频率,比如“减肥”这个词,在正常邮件组和垃圾邮件组出现的频率分别为0.04%和2%,有了这个初步结果,我们就可以做判断了。当收到一封邮件时,没有任何检测之前,可以假定它是垃圾邮件的可能性为50%,然而如果检测到该邮件中有“减肥”这个词,由贝叶斯公式原理,可以计算出该邮件为垃圾邮件的可能性近似为98%,如此,过滤器就会把它识别为垃圾邮件。大量的实践表明贝叶斯过滤器的甄别效果是非常好的。
再比如,深度学习中的贝叶斯决策、阿尔法狗的工作原理等等都涉及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知识。
阿尔法狗的利器“蒙特卡洛算法”涉及到的就是概率论中最基本的理论“大数定律”,也就是通过大量的随机样本(其实就是实验)去猜测、模拟、进而了解系统本身。随着实验次数(即随机样本)的增加,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说,得到的结果会越来越精确。之所以说是“统计学意义上”,是因为这种方法并不保证10001次随机试验的结果一定比10000次随机试验的结果更加准确,甚至不能保证比1次实验的结果更准确;但是总体来看,实验次数越多,得到的结果更加可信,这也是能被大众所接受的道理。设计团队通过给其输入大量顶尖高手的棋局,让其在实战过程寻找跟人类高手的下一步落子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造就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下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整个学校自上而下通力合作去实现。学校层面需全面加强创新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营造和涵养全方位育人的创新校园文化,从而进一步完善创新教育体系,为不断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教学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图源:视觉中国、文汇报资料照片
推荐阅读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中小学生|湖南规范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坚持凡编必审、凡用必审
- 北京市教委|翁铁慧调研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 学生|考研招28人,却让319人进入复试,为何要有这么高的差额比?
- 毕业生|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吸引力增强 大学生就业有哪些新动向?
- 姐姐|大学学费至少应翻十倍,目前学费太便宜了,便宜的让学生没感觉
- 简历|中国留学生的海外实习之路
- 隔离点|天津一高校成隔离点粗暴转运学生物品,网友喊话去“抄作业”
- 郑州大学|郑州大学:留校郑大学生春节三天免费吃饭